第六十六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58中文网 www.58zw.net,最快更新袁氏三国最新章节!
别人都有具体的工作,那iq极高,智商达到三百以上的郭嘉、田丰、沮授等人要干什么工作呢?
当然有工作要做,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袁斌既然是参照明代的官职进行改革的,那就让我们参照到底(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加大了六部尚书的职权,虽然权力相对于更集中到皇帝手中了,但皇帝要处理的国家大事更多了,除了朱元璋这个变态,一天到晚都精神旺盛,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外,其余的皇帝可都是在蜜罐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不像朱元璋从小吃过苦,受过罪,所以他们是不会一天到晚去批奏章的。就算是朱元璋,在上了岁数之后,也受不了自己制定的这个规矩了。他从翰林院找了几个七、八品的小官,协助自己处理一些文字工作。到了成祖朱棣的时候,就正式形成了制度,称之为“内阁”)。
袁斌就是要也建立这么一个内阁,当然不能采用“大学士”这个称呼了,袁斌就在自己的大将军幕府里,把那些什么大将军府长史、司马、军师、祭酒、参军等等官职揉吧揉吧,定为内阁的官职,不分大小,专门做为大将军的心腹属官,供袁斌咨询、参谋之用。
好了,官职划分完毕,科举制度也定好了,一切就算是准备就绪了,可举行科举要出题,要出题就要有参考书。可现在的书都是竹简,都藏在民间。袁斌下令,让冀、青、幽、徐四州的富户献书,凡是献书数量极多的;献的书质量好的、层次高的;献的书是珍本、孤籍的,酌情给予封赏。
袁斌还发动民夫十余万,疏通战国西门豹修筑的十二条“漳渠”(也叫西门渠),利用挖出的泥土,在邺城外的漳河畔,盖起三座高台,中间名为“铜雀台”左边名为“金凤台”右边名为“冰井台”三台之间以飞梁相连。三台高达十丈,有屋数百间。
袁斌剽窃了曹操的创意,盖了三座高台,用意可不是向曹操那样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放书用的,他要把这“邺城三台”建成为大汉第一,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兼太学,成为自己的储士之所。
袁斌大肆征招天下名士来邺讲学和著书,包括隐居辽东的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邴原(字根矩,管宁的同乡)、王烈(史失其字)、荀悦(字仲豫)、荀爽(字慈明)、仲长统(字公理)、王充(字仲任)、王符(字节信)、牵招(字子经)、脂习、卢毓(字子家,故尚书卢植之子)、陈琳、刑(禺页)(字子昂)、常林(字伯槐)、杨俊(字季才)、裴潜(字文行)、崔林(字德儒,崔琰弟)等饱学之士,当代大师,给予五经大夫、五经博士、文学待诏、文学从事等职,让其在三台讲学授徒。并在右台冰井台上建立崇文馆,主祀孔子,陪祀颜渊、曾参、子思、孟子四位儒学大师(中间的铜雀台与左边的金凤台另有妙用)。
由于汉代以儒治国,尤其是汉武帝以后,讲究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民间的儒学大师彼多。但自桓、灵以来,吏治**,民不聊生。众多的士人学子对儒学的治世能力表示怀疑,开始或寻找、或创造其余的治国学说。法家、墨家等学说渐渐开始抬头。
因此,袁斌打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求治国之术以救国,不因言论而罪人”等政治口号,号召学者在崇文馆内进行辩论,只要言论新颖、所言有据,又于国有益者,一律由政府进行嘉奖;反之,若想恶语伤人,存心捣乱的,则当众杖二十,赶出崇文馆。
崇文馆开馆数月后,通过四处经商的商人和游学的学子们的宣传,崇文馆成了天下最平等、公正、自由之地,谁都可以在那里发表意见,若是不愿公开露面,还可以在馆内的号房内,将自己的意见写在纸上和丝帛上,贴出来供大家观看。一时之间,崇文馆成了天下学子心中向往的圣地。
荆州,岘山,庞家草庐中。
荆州名士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前来拜访庞德公。
司马徽对庞德公道:“庞公,听说邺城袁大将军在邺城外建了一座‘崇文馆’(这是司马徽误会了,他以为三台就是崇文馆,崇文馆就是三台),成为天下学者汇聚之处。你们身为儒家学者,若能亲身参与其中,与天下高儒大贤互相讨教一二,若能偶有所得,也算不枉此生了。”
庞德公笑道:“老友在荆州住了二十年,是否静极思动啊?”
司马徽道:“庞公,你我是为躲避乱世,故尔隐居山中,专心治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邺城现汇聚天下学者,其中不乏高明之人,这就不是‘三人行,有我师’了,这就是‘三人行,皆我师’啊。若能亲至邺城,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必能有所补益。”
庞德公也被司马徽说得心动了,试探道:“真有老友说得那么好?”
司马徽一听,就知道庞德公也心动了,再加把劲道:“那是自然,庞公,你我相交近三十年,还不知我的为人吗?”
庞德公一拍桌子,道:“好,老夫二十年来,未曾出山一步,看在老友的面子上,就陪老友走这一遭。”马上让儿子庞山民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儿子庞山民不放心父亲这么大岁数再出远门,决定与妻子诸葛氏(诸葛亮的二姐,大姐嫁给了蒯良的侄子蒯祺)一块陪同前去。再给自己的表弟庞统(字士元)和内弟(小舅子)诸葛亮(字孔明)留下一封信,说明了情况,庞家全家以及司马徽全家(就他一人^^),启程奔冀州来了。
袁斌闻知是鼎鼎大名的“水镜先生”还有庞德公来了,出城百里相迎,将其迎到三台上,安顿在崇文馆内,与馆内的众多学者名士相见。庞德公二十年来未曾与生人见面,今天见了这么多的名流俊彦,兴奋地脸都红了。
名士相见,少不得设宴款待,至于席间觥筹交错,饮酒行令,作诗写赋,好友相和等等,就不必细提了。
别人都有具体的工作,那iq极高,智商达到三百以上的郭嘉、田丰、沮授等人要干什么工作呢?
当然有工作要做,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袁斌既然是参照明代的官职进行改革的,那就让我们参照到底(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加大了六部尚书的职权,虽然权力相对于更集中到皇帝手中了,但皇帝要处理的国家大事更多了,除了朱元璋这个变态,一天到晚都精神旺盛,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外,其余的皇帝可都是在蜜罐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不像朱元璋从小吃过苦,受过罪,所以他们是不会一天到晚去批奏章的。就算是朱元璋,在上了岁数之后,也受不了自己制定的这个规矩了。他从翰林院找了几个七、八品的小官,协助自己处理一些文字工作。到了成祖朱棣的时候,就正式形成了制度,称之为“内阁”)。
袁斌就是要也建立这么一个内阁,当然不能采用“大学士”这个称呼了,袁斌就在自己的大将军幕府里,把那些什么大将军府长史、司马、军师、祭酒、参军等等官职揉吧揉吧,定为内阁的官职,不分大小,专门做为大将军的心腹属官,供袁斌咨询、参谋之用。
好了,官职划分完毕,科举制度也定好了,一切就算是准备就绪了,可举行科举要出题,要出题就要有参考书。可现在的书都是竹简,都藏在民间。袁斌下令,让冀、青、幽、徐四州的富户献书,凡是献书数量极多的;献的书质量好的、层次高的;献的书是珍本、孤籍的,酌情给予封赏。
袁斌还发动民夫十余万,疏通战国西门豹修筑的十二条“漳渠”(也叫西门渠),利用挖出的泥土,在邺城外的漳河畔,盖起三座高台,中间名为“铜雀台”左边名为“金凤台”右边名为“冰井台”三台之间以飞梁相连。三台高达十丈,有屋数百间。
袁斌剽窃了曹操的创意,盖了三座高台,用意可不是向曹操那样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放书用的,他要把这“邺城三台”建成为大汉第一,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兼太学,成为自己的储士之所。
袁斌大肆征招天下名士来邺讲学和著书,包括隐居辽东的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邴原(字根矩,管宁的同乡)、王烈(史失其字)、荀悦(字仲豫)、荀爽(字慈明)、仲长统(字公理)、王充(字仲任)、王符(字节信)、牵招(字子经)、脂习、卢毓(字子家,故尚书卢植之子)、陈琳、刑(禺页)(字子昂)、常林(字伯槐)、杨俊(字季才)、裴潜(字文行)、崔林(字德儒,崔琰弟)等饱学之士,当代大师,给予五经大夫、五经博士、文学待诏、文学从事等职,让其在三台讲学授徒。并在右台冰井台上建立崇文馆,主祀孔子,陪祀颜渊、曾参、子思、孟子四位儒学大师(中间的铜雀台与左边的金凤台另有妙用)。
由于汉代以儒治国,尤其是汉武帝以后,讲究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民间的儒学大师彼多。但自桓、灵以来,吏治**,民不聊生。众多的士人学子对儒学的治世能力表示怀疑,开始或寻找、或创造其余的治国学说。法家、墨家等学说渐渐开始抬头。
因此,袁斌打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求治国之术以救国,不因言论而罪人”等政治口号,号召学者在崇文馆内进行辩论,只要言论新颖、所言有据,又于国有益者,一律由政府进行嘉奖;反之,若想恶语伤人,存心捣乱的,则当众杖二十,赶出崇文馆。
崇文馆开馆数月后,通过四处经商的商人和游学的学子们的宣传,崇文馆成了天下最平等、公正、自由之地,谁都可以在那里发表意见,若是不愿公开露面,还可以在馆内的号房内,将自己的意见写在纸上和丝帛上,贴出来供大家观看。一时之间,崇文馆成了天下学子心中向往的圣地。
荆州,岘山,庞家草庐中。
荆州名士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前来拜访庞德公。
司马徽对庞德公道:“庞公,听说邺城袁大将军在邺城外建了一座‘崇文馆’(这是司马徽误会了,他以为三台就是崇文馆,崇文馆就是三台),成为天下学者汇聚之处。你们身为儒家学者,若能亲身参与其中,与天下高儒大贤互相讨教一二,若能偶有所得,也算不枉此生了。”
庞德公笑道:“老友在荆州住了二十年,是否静极思动啊?”
司马徽道:“庞公,你我是为躲避乱世,故尔隐居山中,专心治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邺城现汇聚天下学者,其中不乏高明之人,这就不是‘三人行,有我师’了,这就是‘三人行,皆我师’啊。若能亲至邺城,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必能有所补益。”
庞德公也被司马徽说得心动了,试探道:“真有老友说得那么好?”
司马徽一听,就知道庞德公也心动了,再加把劲道:“那是自然,庞公,你我相交近三十年,还不知我的为人吗?”
庞德公一拍桌子,道:“好,老夫二十年来,未曾出山一步,看在老友的面子上,就陪老友走这一遭。”马上让儿子庞山民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儿子庞山民不放心父亲这么大岁数再出远门,决定与妻子诸葛氏(诸葛亮的二姐,大姐嫁给了蒯良的侄子蒯祺)一块陪同前去。再给自己的表弟庞统(字士元)和内弟(小舅子)诸葛亮(字孔明)留下一封信,说明了情况,庞家全家以及司马徽全家(就他一人^^),启程奔冀州来了。
袁斌闻知是鼎鼎大名的“水镜先生”还有庞德公来了,出城百里相迎,将其迎到三台上,安顿在崇文馆内,与馆内的众多学者名士相见。庞德公二十年来未曾与生人见面,今天见了这么多的名流俊彦,兴奋地脸都红了。
名士相见,少不得设宴款待,至于席间觥筹交错,饮酒行令,作诗写赋,好友相和等等,就不必细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