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故里寻相如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58中文网 www.58zw.net,最快更新邓四平文集最新章节!
在蓬安,一提到司马相如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司马相如的影响和浸润相如文化元素的地方也几乎无处不在。蓬安古称相如县,县城所在的镇名叫相如镇。一进入蓬安境内,在河舒到相如镇的交界处大老远就可以看见一道高大巍峨的青石牌坊,上面赫然写着“司马相如故里”六个醒目的大字,字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马识途先生亲笔题写。进了蓬安县城,吃饭的地方叫相如饭店,睡觉的地方叫相如公寓,玩耍的地方叫相如文化公园,公园里立有高大巍峨的司马相如青铜塑像。在当地乘车坐船叫相如客运。当地成立了司马相如研究院,当地人自编自演的一出展示司马相如辉煌一生的歌舞大剧名为相如长歌,当地的文化旅游丛书叫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当地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嘉陵第一桑梓竟然也与司马相如有关,嘉陵第一桑梓中的“桑梓”本义是指桑树和梓树。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一定要思念敬仰。后人就用“桑梓”来比喻故乡,寓意这里是巴蜀第一文人司马相如第一故乡的意思。景区的大门名曰“钟情门”景区内有天生夫妻树,连理枝,夫妻树旁建有情侣楼等等景点,也都是为了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钟情、至情至爱35年的浪漫爱情经典而建的。
2005年,国家旅游局规划司司长杜一力女士在南充市挂职副市长上任的第二天便莅临蓬安参观考察,杜一力女士在参观了蓬安的龙角山、嘉陵江漫滩、锦屏镇相如故宅、嘉陵江上的太阳岛、月亮岛等景点之后,激动地说:“嘉陵江蓬安段太美了,这江岸太美了,原生态的,没有水泥构铸物,是典型的自然风光,百牛渡江,太阳岛上的牛儿和白鹭在一起,太有诗意了,这是嘉陵江上唯一的。嘉陵江最美的风光在蓬安段!”后来,杜一力女士亲自为蓬安旅游景区命名为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面积20平方公里,处在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南充半小时经济圈之内,是四川省五大文化名人故里之首(五大文化名人是指司马相如、李白、苏轼、郭沫渃、巴金。因为五大名人中,司马相如出生得最早,是从四川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第一个大文人)。
2009年3月,巴蜀鬼才魏明伦在陈鹏泉、蔡良斌等同志陪同下专程到蓬安考察后,专门为蓬安作司马相如故里赋,盛赞“司马相如:华丽之赋圣,浪漫之文豪也!蓬州古郡:赋圣之故里,文豪之摇篮也!”2009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到蓬安旅游后说:“人一走进蓬安,觉得整个灵魂都干净多了!”
司马相如在蓬安几乎可谓无处不在。在蓬安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浓厚相如文化,蓬安,因文化而美丽,因蓬安人民的热情好客,而让人留恋忘返。那么司马相如究竟又是何许人呢?为什么他在蓬安会受到如此至高无上奉若神明一般的礼遇呢?
蓬安县地处嘉陵江中游的四川东北部,是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北与朱德故乡仪陇相邻,东南与邓小平的故乡广安毗连。蓬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西汉属安汉县地,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安汉置相如县,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省相如县入蓬州,其中叫相如县的历史前后长达865年,民国二年(1913年)撤蓬州,取“蓬州”与“安汉”首字,更名为蓬安。三国时期蜀汉大将王平、唐代大诗人元稹、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理学家周敦颐等曾到此,或寓居或游历或讲学或为官,留下了宝贵的遗迹和政绩。蓬安近现代还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怡荪、数学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共和国开国少将唐青山、中将钟声琴等多位将军,中国日报社首任社长、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第5届全国人大代表蒋慕岳,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等仁人志士亦均诞生于此。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享年62岁,是西汉大辞赋家。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据考证,司马相如出生于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另一说据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为蜀郡成都人也。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以訾(钱财)为郎,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景帝不好辞赋,待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他为梁王写了那篇著名的子虚赋,并因此被汉武帝赏识。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他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司马相如赋才天纵,文思萧散,控引天地,错综古今,旷世莫比。他是汉赋的奠基人,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一起作专节介绍,并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同时,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之为“安边功臣”名垂青史。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不拘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果敢行为,远在公元前就演绎了自由恋爱的爱情经典,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被世人称作“东方的罗蜜欧与朱丽叶”闻名中外。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唐代诗人张祜则有司马相如琴歌一首,曰:“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现在在国家aaaa级旅游区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有一道大门名为钟情门,就是专门为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浪漫爱情经典而修建的。钟情门一共有35根钟情柱。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柱子呢?相传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钟情,文君侍者以一首藏头诗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浪漫佳话。“一曲琴挑凤求凰,见君风流更惆怅,钟情自古难启齿,情到深时愁断肠。”把每句的第一个字串起来,就是“一见钟情”在侍者的帮助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成功夜奔,从临邛连夜赶至成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他们相濡以沫26年,相如病逝,文君对着空床默然静坐,守持9年,有时竟然忘了睡觉的姿势景区里还有天然的夫妻树,连理枝,树旁建有情侣楼,以此纪念这位从蓬安走出去的伟大文学家。
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司马相如为“蜀郡成都人也”那么司马相如究竟是成都人呢还是蓬安人呢?司马相如究竟与蓬安有什么关系?难道司马迁老先生记错司马相如的籍贯了?其实司马迁老先生没有记错,但司马相如是蓬安人的结论也没有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为什么这样说呢?
清代著名学者王培荀(1783——1859年),一生博学多识,勤于著述,在其听雨楼随笔卷七相如故迹中指出:“人皆以相如为成都人,实今之蓬州人,后迁成都,又居临邛,三处皆有琴台。蓬州,隋之相如县,以相如所居之地而名。明初,乃省入蓬州。其故宅在州南,琴台在宅右,傍嘉陵江。”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蓬安著名文史学者邓郁章、赵正铭等人多方考证和研究得知:司马相如出生地是四川蓬安县,成都是司马相如的落籍之地。近30年来,学者们查阅大量资料,从多方面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目前学界对司马相如的出生地已经基本达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司马相如出生于蓬安,生长在成都。蓬安是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第一故乡。
蓬安境内至今仍遗留有司马相如当年生活和成长时的十大故迹:一、相如故宅;二、相如坪;三、洗笔池;四、舞剑台;五、弹琴台;六、慕蔺山;七、卓剑水;八、相如里;九、文君里;十、长卿祠。
蓬安县旧志明确记载,汉代辞宗赋圣司马相如曾“营别业于此”在今天的蓬安县锦屏镇原蓬州州衙后面,至今仍有相如故宅、相如坪、相如琴台、洗笔池、慕蔺山。琴台,又名相如琴台,位于蓬安锦屏镇内,是后人为纪念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而修建的。台高2米左右,周围长10米,台左是玉环溪,再过去是玉环山,台前有一大池,人称洗笔池,池周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每逢晴夜,皓月当空,琴台月景映入池中,格外引人入胜,人称“琴台夜月”琴台夜月和“嘉陵晚渡,牛渚渔歌,五马排空,广慈晓钟,马鞍樵唱,石壁睛云,双蓬叠翠”一起合称古“蓬州八景”明朝四川学政卢雍曾在其蓬州八景诗中明确记录了当时的相如琴台,诗是这样写的:“县废名犹在,琴亡台未荒。临邛卖酒处,千载共清光。”
锦屏镇西有慕蔺山,司马相如幼时小名“犬子”就是狗娃儿的意思,相如少时读战国时蔺相如的故事,敬慕其为人,遂更名为“相如”慕蔺山上至今仍有舞剑台等遗迹。相如里、文君里是锦屏镇嘉陵江畔两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它是后人为了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回故乡探视而命名的。
司马相如与蓬安的血浓于水的历史渊源,还是又得从蓬安的历史沿革说起,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继而灭巴,设置蜀郡、巴郡之后,十分看重“天府之国”的发展,便陆续将中原人口迁徙到巴蜀。巴蜀人口稀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原许多有眼光的人也响应号令,迁来巴蜀垦荒种地、开矿经营。就好比后来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一样,秦灭巴蜀之后,司马相如的先人们便响应当时朝廷的号召迁移到了今天的四川省蓬安县境内,公元前179年,司马相如在这里诞生,少儿时期在此度过,发蒙读书,后来又随家迁往成都。
据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记载,司马相如有自叙之作,而司马迁作司马相如列传,即本于相如自叙。也就是说,司马相如自记为“蜀郡成都人”而司马迁照抄而已。对此,刘知几就提出了批评。史通?序传有云:“司马相如始以自叙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也就是说司马相如在自叙中只记了少年以及成人后的生平,没有记录自己先世的籍贯和自己最早的出生地,故自言“蜀郡成都人”而“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了。
司马相如出生于蓬安,蓬安是司马相如的出生地和第一故乡。这从蓬安县古时候的县名中也可以得到有效证明。蓬安在历史上曾经有865年历史被称为相如县。在封建时代,郡县的设置是朝廷的一件大事。相如县的设置,必须得经过地方官吏层层上报,最后由最高决策者审查设置理由和命名依据后方才能够获得批准。同样酷爱文学的南朝梁武帝萧衍十分仰慕“一代辞宗”司马相如,因此专门在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在司马相如的故里划安汉县地设置新县,以“相如”作为县名。县治在今蓬安县锦屏镇。北周(557年-581年)地理文献周地图记最早记载了设置相如县的缘由。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一六七州郡部十三?果州引周地图记云:“相如县有司马相如故宅,因以名县。”设置相如县的原由就是因为其境内保存有与司马相如有关的历史遗存。
在司马相如的出生地蓬安县锦屏镇,至今除了仍遗留有司马相如当年生活和成长时的十大故迹外,还保留有文庙、武庙、龙神祠、玉环书院、城隍庙、真武宫等名胜古迹,众多的古街古树,不少明清民居也完好无损,古城墙、城门拆毁后原址尚在,数段残垣依稀可见,汉砖汉瓦俯拾皆是。专家学者将其称为“相如故城”这里曾是南北朝梁代以后嘉陵江二级台地上仅存的,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州县同治的古城池。其颇具匠心的设计,形成了一座太极太玄城:从东北至西南纵贯全城的玉环溪,把古城分为鱼形的两半,犹如小太极;古城与嘉陵江之间的漫滩湿地和形如玉带绕城三面的嘉陵江,成为了天然的大太极。相如故城至今古城肌理和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古建筑群和古街区犹存,被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先生称为“巴蜀风水太玄城”、“天地自然之图上的秀珍古城”、“太极图相如故城”千年历史的积淀,相如故城表现出明显的川东古城的特征,其中众多的历史建筑由于相如故城作为嘉陵江沿岸的州城之一,与上游的阆州和下游的果州一样,在历史上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旧城古建筑群的设计和营造,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在建筑史上的技术成就,体现了地方民族审美习俗的精神追求,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相如故城已与隔江相望的周子古镇以及新县城在2007年合为一体申报成为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蓬安,一提到司马相如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司马相如的影响和浸润相如文化元素的地方也几乎无处不在。蓬安古称相如县,县城所在的镇名叫相如镇。一进入蓬安境内,在河舒到相如镇的交界处大老远就可以看见一道高大巍峨的青石牌坊,上面赫然写着“司马相如故里”六个醒目的大字,字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马识途先生亲笔题写。进了蓬安县城,吃饭的地方叫相如饭店,睡觉的地方叫相如公寓,玩耍的地方叫相如文化公园,公园里立有高大巍峨的司马相如青铜塑像。在当地乘车坐船叫相如客运。当地成立了司马相如研究院,当地人自编自演的一出展示司马相如辉煌一生的歌舞大剧名为相如长歌,当地的文化旅游丛书叫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当地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嘉陵第一桑梓竟然也与司马相如有关,嘉陵第一桑梓中的“桑梓”本义是指桑树和梓树。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一定要思念敬仰。后人就用“桑梓”来比喻故乡,寓意这里是巴蜀第一文人司马相如第一故乡的意思。景区的大门名曰“钟情门”景区内有天生夫妻树,连理枝,夫妻树旁建有情侣楼等等景点,也都是为了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钟情、至情至爱35年的浪漫爱情经典而建的。
2005年,国家旅游局规划司司长杜一力女士在南充市挂职副市长上任的第二天便莅临蓬安参观考察,杜一力女士在参观了蓬安的龙角山、嘉陵江漫滩、锦屏镇相如故宅、嘉陵江上的太阳岛、月亮岛等景点之后,激动地说:“嘉陵江蓬安段太美了,这江岸太美了,原生态的,没有水泥构铸物,是典型的自然风光,百牛渡江,太阳岛上的牛儿和白鹭在一起,太有诗意了,这是嘉陵江上唯一的。嘉陵江最美的风光在蓬安段!”后来,杜一力女士亲自为蓬安旅游景区命名为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面积20平方公里,处在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南充半小时经济圈之内,是四川省五大文化名人故里之首(五大文化名人是指司马相如、李白、苏轼、郭沫渃、巴金。因为五大名人中,司马相如出生得最早,是从四川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第一个大文人)。
2009年3月,巴蜀鬼才魏明伦在陈鹏泉、蔡良斌等同志陪同下专程到蓬安考察后,专门为蓬安作司马相如故里赋,盛赞“司马相如:华丽之赋圣,浪漫之文豪也!蓬州古郡:赋圣之故里,文豪之摇篮也!”2009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到蓬安旅游后说:“人一走进蓬安,觉得整个灵魂都干净多了!”
司马相如在蓬安几乎可谓无处不在。在蓬安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浓厚相如文化,蓬安,因文化而美丽,因蓬安人民的热情好客,而让人留恋忘返。那么司马相如究竟又是何许人呢?为什么他在蓬安会受到如此至高无上奉若神明一般的礼遇呢?
蓬安县地处嘉陵江中游的四川东北部,是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北与朱德故乡仪陇相邻,东南与邓小平的故乡广安毗连。蓬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西汉属安汉县地,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安汉置相如县,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省相如县入蓬州,其中叫相如县的历史前后长达865年,民国二年(1913年)撤蓬州,取“蓬州”与“安汉”首字,更名为蓬安。三国时期蜀汉大将王平、唐代大诗人元稹、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理学家周敦颐等曾到此,或寓居或游历或讲学或为官,留下了宝贵的遗迹和政绩。蓬安近现代还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怡荪、数学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共和国开国少将唐青山、中将钟声琴等多位将军,中国日报社首任社长、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第5届全国人大代表蒋慕岳,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等仁人志士亦均诞生于此。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享年62岁,是西汉大辞赋家。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据考证,司马相如出生于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另一说据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为蜀郡成都人也。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以訾(钱财)为郎,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景帝不好辞赋,待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他为梁王写了那篇著名的子虚赋,并因此被汉武帝赏识。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他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司马相如赋才天纵,文思萧散,控引天地,错综古今,旷世莫比。他是汉赋的奠基人,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一起作专节介绍,并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同时,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之为“安边功臣”名垂青史。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不拘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果敢行为,远在公元前就演绎了自由恋爱的爱情经典,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被世人称作“东方的罗蜜欧与朱丽叶”闻名中外。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唐代诗人张祜则有司马相如琴歌一首,曰:“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现在在国家aaaa级旅游区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有一道大门名为钟情门,就是专门为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浪漫爱情经典而修建的。钟情门一共有35根钟情柱。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柱子呢?相传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钟情,文君侍者以一首藏头诗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浪漫佳话。“一曲琴挑凤求凰,见君风流更惆怅,钟情自古难启齿,情到深时愁断肠。”把每句的第一个字串起来,就是“一见钟情”在侍者的帮助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成功夜奔,从临邛连夜赶至成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他们相濡以沫26年,相如病逝,文君对着空床默然静坐,守持9年,有时竟然忘了睡觉的姿势景区里还有天然的夫妻树,连理枝,树旁建有情侣楼,以此纪念这位从蓬安走出去的伟大文学家。
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司马相如为“蜀郡成都人也”那么司马相如究竟是成都人呢还是蓬安人呢?司马相如究竟与蓬安有什么关系?难道司马迁老先生记错司马相如的籍贯了?其实司马迁老先生没有记错,但司马相如是蓬安人的结论也没有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为什么这样说呢?
清代著名学者王培荀(1783——1859年),一生博学多识,勤于著述,在其听雨楼随笔卷七相如故迹中指出:“人皆以相如为成都人,实今之蓬州人,后迁成都,又居临邛,三处皆有琴台。蓬州,隋之相如县,以相如所居之地而名。明初,乃省入蓬州。其故宅在州南,琴台在宅右,傍嘉陵江。”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蓬安著名文史学者邓郁章、赵正铭等人多方考证和研究得知:司马相如出生地是四川蓬安县,成都是司马相如的落籍之地。近30年来,学者们查阅大量资料,从多方面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目前学界对司马相如的出生地已经基本达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司马相如出生于蓬安,生长在成都。蓬安是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第一故乡。
蓬安境内至今仍遗留有司马相如当年生活和成长时的十大故迹:一、相如故宅;二、相如坪;三、洗笔池;四、舞剑台;五、弹琴台;六、慕蔺山;七、卓剑水;八、相如里;九、文君里;十、长卿祠。
蓬安县旧志明确记载,汉代辞宗赋圣司马相如曾“营别业于此”在今天的蓬安县锦屏镇原蓬州州衙后面,至今仍有相如故宅、相如坪、相如琴台、洗笔池、慕蔺山。琴台,又名相如琴台,位于蓬安锦屏镇内,是后人为纪念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而修建的。台高2米左右,周围长10米,台左是玉环溪,再过去是玉环山,台前有一大池,人称洗笔池,池周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每逢晴夜,皓月当空,琴台月景映入池中,格外引人入胜,人称“琴台夜月”琴台夜月和“嘉陵晚渡,牛渚渔歌,五马排空,广慈晓钟,马鞍樵唱,石壁睛云,双蓬叠翠”一起合称古“蓬州八景”明朝四川学政卢雍曾在其蓬州八景诗中明确记录了当时的相如琴台,诗是这样写的:“县废名犹在,琴亡台未荒。临邛卖酒处,千载共清光。”
锦屏镇西有慕蔺山,司马相如幼时小名“犬子”就是狗娃儿的意思,相如少时读战国时蔺相如的故事,敬慕其为人,遂更名为“相如”慕蔺山上至今仍有舞剑台等遗迹。相如里、文君里是锦屏镇嘉陵江畔两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它是后人为了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回故乡探视而命名的。
司马相如与蓬安的血浓于水的历史渊源,还是又得从蓬安的历史沿革说起,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继而灭巴,设置蜀郡、巴郡之后,十分看重“天府之国”的发展,便陆续将中原人口迁徙到巴蜀。巴蜀人口稀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原许多有眼光的人也响应号令,迁来巴蜀垦荒种地、开矿经营。就好比后来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一样,秦灭巴蜀之后,司马相如的先人们便响应当时朝廷的号召迁移到了今天的四川省蓬安县境内,公元前179年,司马相如在这里诞生,少儿时期在此度过,发蒙读书,后来又随家迁往成都。
据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记载,司马相如有自叙之作,而司马迁作司马相如列传,即本于相如自叙。也就是说,司马相如自记为“蜀郡成都人”而司马迁照抄而已。对此,刘知几就提出了批评。史通?序传有云:“司马相如始以自叙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也就是说司马相如在自叙中只记了少年以及成人后的生平,没有记录自己先世的籍贯和自己最早的出生地,故自言“蜀郡成都人”而“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了。
司马相如出生于蓬安,蓬安是司马相如的出生地和第一故乡。这从蓬安县古时候的县名中也可以得到有效证明。蓬安在历史上曾经有865年历史被称为相如县。在封建时代,郡县的设置是朝廷的一件大事。相如县的设置,必须得经过地方官吏层层上报,最后由最高决策者审查设置理由和命名依据后方才能够获得批准。同样酷爱文学的南朝梁武帝萧衍十分仰慕“一代辞宗”司马相如,因此专门在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在司马相如的故里划安汉县地设置新县,以“相如”作为县名。县治在今蓬安县锦屏镇。北周(557年-581年)地理文献周地图记最早记载了设置相如县的缘由。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一六七州郡部十三?果州引周地图记云:“相如县有司马相如故宅,因以名县。”设置相如县的原由就是因为其境内保存有与司马相如有关的历史遗存。
在司马相如的出生地蓬安县锦屏镇,至今除了仍遗留有司马相如当年生活和成长时的十大故迹外,还保留有文庙、武庙、龙神祠、玉环书院、城隍庙、真武宫等名胜古迹,众多的古街古树,不少明清民居也完好无损,古城墙、城门拆毁后原址尚在,数段残垣依稀可见,汉砖汉瓦俯拾皆是。专家学者将其称为“相如故城”这里曾是南北朝梁代以后嘉陵江二级台地上仅存的,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州县同治的古城池。其颇具匠心的设计,形成了一座太极太玄城:从东北至西南纵贯全城的玉环溪,把古城分为鱼形的两半,犹如小太极;古城与嘉陵江之间的漫滩湿地和形如玉带绕城三面的嘉陵江,成为了天然的大太极。相如故城至今古城肌理和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古建筑群和古街区犹存,被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先生称为“巴蜀风水太玄城”、“天地自然之图上的秀珍古城”、“太极图相如故城”千年历史的积淀,相如故城表现出明显的川东古城的特征,其中众多的历史建筑由于相如故城作为嘉陵江沿岸的州城之一,与上游的阆州和下游的果州一样,在历史上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旧城古建筑群的设计和营造,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在建筑史上的技术成就,体现了地方民族审美习俗的精神追求,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相如故城已与隔江相望的周子古镇以及新县城在2007年合为一体申报成为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