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中文网 > 巨浪 > 序不一样的历史十五

序不一样的历史十五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

58中文网 www.58zw.net,最快更新巨浪最新章节!

    亚历山大港。

    熙熙攘攘的人群将港口堵了个水泄不通,衣着破烂的百姓纷纷翘首已待,子着港湾内那艘豪华邮轮。

    这是个极为特殊的日子。

    因为大英帝国王储将在今日到达,视察总督府,并且参加亚历山大建城二千二百四十六年的庆典活动。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来说,他们恐怕一生只有这一次见到帝国王储的机会。

    当然,为了确保王储的安全,总督调遣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在沿途设置了大量路障,将百姓与王储将要通过的道路完全隔开。

    问题是,百密一疏,在不要命的刺客面前,任何严密的防范都极为脆弱。

    随着清脆的马蹄声,人群沸腾了起来。

    王储乘坐的马车离开码头,朝位于市区的总督府驶去。

    似乎为了表达亲民的态度,或者是为了让更多百姓相信王室并没有遗忘他们,或者是为了巩固大英帝国在这里的殖民统治,马车进入市区后,王储不顾随行人员的反对,抛开了马车的顶棚,与王储妃向四周的百姓挥手致意。

    危险也就在这个时候到来。

    当那名身着西服,戴着大沿帽的年轻人突破军警设置的防线,冲向王储乘坐的马车时,竟然没有任何军警发现他,也没有任何军警上前阻拦。

    直到连续三下枪声响起,直到王储与王储妃倒在了血泊之中,四周的数百名军警才反应了过来。

    刺客的下场是极为悲惨的,可是他没有“白死。”

    包重要的是,射向大英帝国王储的那两发子弹最终引爆了压在全世界头顶上的火葯桶!

    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6月17日,也就是王储遇刺的第二天,大英帝国以德意志帝国暗中安排刺杀王储为由,向德意志帝国宣战。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是德意志帝国在幕后主导了这次刺杀行动。原因很简单,德意志帝国的国王威廉二世是大英帝国国王的外甥,如果大英帝国王储遇刺身亡,他将成为大英帝国王位的头号继承人。

    也就是说,等到在任的大英帝国国王驾崩之后,大英帝国与德意志帝国将在同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

    同日,德意志帝国也向大英帝国,以及大英帝国的盟国,即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宣战。

    次日,大英帝国向德意志帝国的盟国奥匈帝国,以及大明帝国宣战。随即,法国,西班牙,以及俄罗斯向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以及大明帝国宣战。

    第三天,大明帝国向大英帝国,法国,西班牙与俄罗斯宣战。

    到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从根本上讲,这是一场新兴帝国向老牌帝国挑战的战争。

    虽然大明帝国是“最老牌”的帝国,但是在长达数十年的衰退之中,大明帝国逐渐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大量海外殖民地宣告独立,或者落于其他国家之手,加上门户开放协议,大明帝国损失惨重。

    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则是标准的新兴帝国。

    战争的另外一方,大英帝国,法国,西班牙都是欧洲传统强国,也是欧洲占据了最多海外领地的国家。

    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大英帝国,法国,西班牙最先签署“巴黎协约”建立了军事同盟,并且确定了集体战争政策。随后,意大利,俄罗斯先后签署该协议。只是在战争爆发前夕,意大利退出了“协约国集团。”

    同样,在“协约国集团”成立之前,大明帝国就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密集接触。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大明帝国一拍即合,迅速确立了共同防卫原则。

    就在“协约国集团”成立的第二个月,三国代表在柏林签署了“全面同盟条约”“同盟国集团”正式宣告成立。

    可是,真正引发这场战争的美国却没有急于参战。

    毕竟,从根本上讲,正是美国的疯狂扩张从根本上动摇了大明帝国的霸主地位,伤害了大明帝国的利益,并且迫使大明帝国卧薪尝胆,在积聚了足够强大的力量之后,发动军备竞赛,将世界推到了战争的边缘。

    另外,美国也是当时西方国家中,海外利益最多的国家之一。

    即便美国拥有的殖民地非常有限,可是通过门户开放协议,美国获得了瓜分其他国家海外领地的机会。

    战争爆发前,美国没有参与“协约国集团”也没有参加“同盟国”集团。

    毫无疑问,美国的选择是明智的。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拥有世界第二庞大的工业体系的美国在军事实力上远远比不上排名第一的大明帝国,甚至比起欧洲的英国与德国都差了很多。

    当时,美国仅仅只有十二艘无畏舰!

    另外,美国陆军的常备军只有二十万!

    这种规模的军事力量根本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甚至无法确保美国本土在战争中的安全。

    说白了,真打起来,美国将成为第一个倒下的国家。

    正是如此,战前,美国选择了中立政策,并且着手改善与大明帝国的关系,甚至将其太平洋舰队的规模削减了一半。

    在欧洲与大明帝国卷入战争的时候,美国更是站在了一边。

    当然,这并不表示美国没有进行战争准备。

    按照当时的情况,协约国集团很难在战争中取胜。

    从海军实力对比上看,如果同盟国为一百的话,协约国只有七十。工业实力方面,协约国只有六十五。资源方面,协约国有八十七,人口方面,协约更是只有四十八。

    也就是说,只要战争打下去,协约国集团将遭受自“明欧战争”以来最为惨重的失败。

    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很难独善其身。

    说白了,到时候美国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承认大明帝国的霸权地位,将之前数十年获得的利益吐出来,重新沦落为二流国家,永远失去与大明帝国较量的能力。

    二是背水一战,可是需要击败的不仅仅是大明帝国,还有与大明帝国绑在一起的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

    再说了,美国的国力并没有超过协约国集团,如果连协约国集团都无法战胜同盟国集团的话,美国凭什么单独战胜同盟国集团?

    因此,美国不可能一直呆在战场外面。

    按照当时的情况,美国只能暂时痹篇战争,利用协约国集团争取到的时间,迅速提振军备,扩大军事力量,赶在协约国战败之前参战,并且最终击败同盟国集团。

    到时候,美国不但能够获得胜利,还将成为协约国集团的主导国。

    显然,美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亮。

    只是,战争会按照美国的计划发展下去吗?

    相互宣战之后,法国,德国,俄罗斯与大明帝国首先在陆上交战。当时德国与俄罗斯都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

    相对而言,海上战争并没有迅速到来。

    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元月,经过了充分准备之后,由帝国南洋舰队为主,得到了东洋舰队与北洋舰队加强的帝国远征舰队从狮城出发,踏上了奔赴大西洋,支援大西洋舰队的征途。

    当时,驻扎在直布罗陀与佛得角群岛的帝国大西洋舰队(前远征舰队)已经与西班牙海军舰队发生了几次小辨模战斗,损失并不惨重。另外,西班牙军队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并没有立即进攻防守坚固的直布罗陀要塞。

    五月底,帝国远征舰队抵达佛得角群岛。

    次月初,德意志帝国的公海舰队从基尔港出发,强行穿过了朗厄兰海峡,杀入北海。

    两日后,在帝国远征舰队到达之前,德国公海舰队与英国本土舰队在北海海域遭遇,爆发了有名的“日德兰海战。”

    对于新兴的德国海军来说,这场海战绝对是最严峻的考验。

    说白了,这也表明德国人在海战经验方面的严重欠缺。

    按照最简单的方法,德国公海舰队也应该等到帝国远征舰队到达之后才杀入北海,与帝国远征舰队一起绞杀英国本土舰队,完成夺取制海权的任务。结果,德国公海舰队在最不恰当的时候,以最不恰当的方式与英国本土舰队决斗,结果能够好到哪里去吗?

    虽然海战中,德国公海舰队只损失了几艘战列巡洋舰,主力舰(战列舰)没有受到多大损失,但是却失去了夺取北海制海权的机会,甚至失去了进入北海的机会。

    相反,英国本土舰队在迎战中,战术表现不尽人意,却紧紧的抓住了战略优势。

    海战结束之后,德国公海舰队被迫退回波罗的海,并且进入了长达两年的整休期。

    见到德国公海舰队败退,已经从佛得角群岛出发的帝国远征舰队立即改变航向,放弃了前往北海绞杀英国本土舰队的计划,转而前往直布罗陀要塞。

    以当时的情况来讲,帝国远征舰队并不是没有击败英国本土舰队的把握。

    只是,帝国远征舰队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击败英国本土舰队,帮助德国夺取制海权。

    作为集中了帝国大部分新式战列舰的远征舰队,不但要对付英国,还要警惕大洋另外一边的美国,同时遏制西班牙与法国。最重要的是,远征舰队必须与大西洋舰队一道,确保直布罗陀要塞与佛得角群岛的安全,并且保护从直布罗陀要塞到亚得里亚海(奥匈帝国的出海口,同时也是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获得大明帝国援助的主要港口所在地),以及从佛得角群岛到好望角的海上航线!

    如此一来,帝国远征舰队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明历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初,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集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致奥斯曼帝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向南扩张的步伐对其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奥斯曼帝国就与俄罗斯爆发了多场战争,先后失去了黑海北岸地区,克里米亚半岛,外高加索。后来,若不是大明帝国与德国出面调停,奥斯曼帝国恐怕会丢掉欧洲的最后一块土地。

    相对而言,奥斯曼帝国对战局的影响并不大。

    虽然该帝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曾经是整个西亚地区,以及东南欧地区的统治者,但是随着大明帝国崛起,特别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兴起,奥斯曼帝国逐渐走向衰落,国内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先后宣布独立,或者沦为殖民地。

    与此同时,地面战场也像海洋战场一样,陷入了僵局之中。

    因为交战双方都无法突破由铁丝网,战壕,以及机枪火炮构成的严密防线,进攻显得乏力,防御更为有利。

    经历了一年多的苦战之后,德国、奥匈帝国与法国、西班牙、英国远征军对抗的西欧战线,德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对抗的东欧战线、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对抗的外高加索战线,俄罗斯与大明帝国对抗的中亚战线逐渐平静了下来。

    交战双方都无力发动新的进攻,也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只是,交战各国承受的压力并不完全一样。

    当时,俄罗斯需要三线作战,其局势最为严峻。其次就是德国。不管是西欧战场,还是东欧战场,德国发挥的作用都超过了奥匈帝国。最重要的是,德国在南面没有出海口,难以获得大明帝国的物资援助,必须凭自身力量对抗四个强大的对手。

    当年年底,在英法西等国的游说之下,原先脱离了协约国集团的意大利再次加入协约国集团,并且向同盟国集团宣战。随之,两个意大利集团军向北推进,开辟了第五条战线,即南欧战线。

    首当其冲的就是奥匈帝国,只是奥匈帝国国力弱小,难以承担三线作战的压力。

    结果,德国不得不出兵增援,最终承担起了南欧战线的大部分战斗任务。

    毫无疑问,当德国陷入三线作战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局面的话,离战败也不远了。

    在此情况下,同盟国修改了战略计划,并且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夺取制海权,彻底打垮英国远征军,并且封锁协约国的港口,最终迫使英法西意投降!

    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整顿了两年的德国公海舰队再次从基尔港出发。

    几乎同时,奥匈帝国那支并不强大的舰队也离开了亚得里亚海的港口,前出地中海,准备配合德国与大明帝国的舰队,打破协约国的海上封锁。

    相对而言,海战的重点仍然在北大西洋上。

    当时,两支在欧洲海域活动的帝国舰队分兵而出,远征舰队北上,与德国公海舰队联手绞杀英国本土舰队。大西洋舰队则向东开进,准备与奥匈帝国舰队会师,对付活跃在地中海的意大利舰队,以及法国海军地中海舰队。

    按照当时的部署,如果一切能够按照计划实现的话,同盟国很有可能取得制海权。

    在地中海方向上,同盟国并没有优势。

    当时,法国地中海舰队是协约国控制地中海的主要力量,几乎集中了法国海军的所有精锐力量,其中包括了十二艘无畏舰,以及十八艘前无畏舰。

    意大利海军也不弱小,一共有八艘无畏舰,以及十四艘前无畏舰。

    另外,西班牙海军还有一支地中海舰队,编有四艘无畏舰与八艘前无畏舰。

    相对而言,帝国大西洋舰队只有八艘无畏舰,十二艘前无畏舰。奥匈帝国海军也只有六艘无畏舰与十艘前无畏舰。

    只是,战烬量对比并不能说明问题。

    不管是战舰的“质量”还是舰队官兵的素质,帝国大西洋舰队都远远超过了法西意三国海军。比如,当时在大西洋舰队服役的八艘无畏舰中,有四艘的舰龄在五年之内,而且都装备了最新式的360毫米口径节;采用了重油锅炉,以及蒸汽轮机,机动能力明显好得多;装甲防护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无畏舰。而法西意三国的无畏焦用的还是305毫米口径的老式主炮。

    最重要的是,法西意三国的舰队并没有联合行动。

    即便帝国大西洋舰队与奥匈帝国海军舰队难以对抗三国联合舰队,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就能逐一击破。即便抓不住机会,也能与敌周旋,拖延时间。

    当时,真正的主战场在北大西洋上。

    作为欧洲头号海军强国,英国一直在向大明帝国学习,战前甚至仿照大明帝国,提出了“两强原则”即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至少得等同于欧洲两支最强舰队的总和,以确保英国在北大西洋的制海权。

    按照这一原则,在战前的军备竞赛中,英国几乎将所有财力都投入到了海军之中。

    战争爆繁,英国不仅仅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舰队,还拥有世界上第二强大的海军舰队。如果考虑到大明帝国必须在东方留下部分海军战舰,无法将全部海上力量派遣到北大西洋上来的话,英国已经拥有了北大西洋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当时,英国本土舰队共编有三十艘无畏舰,以及三十二所前无畏舰。

    相对的,英国本土舰队最大的对手,德国公海舰队则只有十八艘无畏舰,以及二十八艘前无畏舰。

    凭借占有绝对优势的实力,英国本土舰队完全有能力将德国公海舰队堵在自家门口。

    当然,随着帝国远征舰队到达,北大西洋上的局面发生了转变。

    当时,远征舰队编有二十四艘无畏舰,以及数十艘巡洋舰与驱逐舰,并无前无畏舰。

    也就是说,帝国远征舰队与德国公海舰队的实力总和超过了英国本土舰队。

    毫无疑问,北大西洋上的局面对英国极为不利,如果遭到大明帝国与德国的绞杀,英国将失去制海权,从而导致本土暴露在同盟国的炮口之下,同时也失去了增援欧洲西线战场的能力。

    从这也能看出,当时帝国与德国的海上战略思路是极为明确的。

    首先打垮海上力量最强大的英国,然后再去收拾另外几个对手,最终通过控制制海权的方式赢得战争。

    可是,有这么容易吗?

    就在帝国远征舰队离开直布罗陀要塞的第二天,英国就照会法国与西班牙,要求两国尽快抽调舰队进入大西洋,并且集中力量攻打直布罗陀要塞。

    同日,英国特使离开伦敦,奔赴美国。

    显然,英国人也知道,如果不能赢得海上战争的胜利,英国就将成为第一个战败国,协约国集团也将输掉这场战争。

    问题是,法国与西班牙能够抽调舰队进入大西洋吗?

    直布罗陀要塞在大明帝国的控制之中,如果不能打下直布罗陀要塞,协约国部署在地中海的舰队就别想进入大西洋。

    打下直布罗陀要塞有那么容易吗?

    “明欧战争”之后,大明帝国用了上百年的时间巩固直布罗陀要塞,甚至不惜花费重金,从北非运来泥沙,在要塞南面填海造陆,新增了数亩土地,从而扩大了要塞的防御纵深,并且将要塞的驻兵数量提高了两倍!

    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法国与西班牙没有任何办法在短时间之内打下直布罗陀要塞。

    随着帝国远征舰队进入北海,顺利与德国公海舰队会师,北大西洋局势迅速扭转,英国本土舰队被迫向西转移,并且高挂免战牌。

    地中海内,法西意三国舰队也纷纷撤回港口,避免与对手接触。

    看上去,同盟国已经掌握了北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制海权,战争的天平正在倾斜过来。

    可这只是短暂的平静。

    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八月七日,美国宣布加入协约国集团,并且向同盟国集团宣战。

    次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出现在了扑茨茅斯港,与英国本土舰队合并,成立美英联合舰队。

    三日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出现在关岛外海,袭击了正出港巡逻的帝国东洋舰队关岛分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爆发。

    此时的美国海军,已经不是战争爆发前的美国海军了。

    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交战的三年间,美国海军以每年八艘的速度,疯狂建造了三级二十四艘无畏舰。也就是说,此时美国海军已经拥有三十六艘无畏舰,以及二十四艘前无畏舰!这些战舰中,有二十四艘无畏舰部署在太平洋,十二艘无畏舰与二十四艘前无畏舰全都部署在大西洋!

    毫无疑问,美国早就在为参战做准备,而且在最重要的时候出现在了战场上,挽救了濒临崩溃的协约国集团。

    情况急转直下,一直单线作战的大明帝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

    最重要的是,帝国海军必须面对太平洋上的威胁!

    当时,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只有二十一艘无畏舰,其中十二艘在战前服役,九艘在战争期间服役。另外,战前建造的四十二艘前无畏舰中,只有不到三十艘能够勉强参加海战,实际上真正具有战斗力的,还不到二十四艘。

    也就是说,随着美国参战,大明帝国在最重要的太平洋方向上处于劣势!

    另外,美国大西洋舰队到达之后,协约国与同盟国在北大西洋上的无畏烬量对比成了四十二比四十二,前无畏舰对比为五十六比二十八。

    毫无疑问,同盟国处于劣势。

    情况急转直下,帝国远征舰队被迫退回直布罗陀要塞,德国公海舰队也再次撤回波罗的海。同时,美英联合舰队前出北大西洋,杀向直布罗陀海峡。

    显然,美英的目的也很明确,首先击溃实力相对强大的大明帝国远征舰队,然后再收拾德国公海舰队。

    当时,帝国曾有人主张从直布罗陀撤军,收缩战线,以集中兵力对付敌人。

    可是最终,帝国海军没有从直布罗陀撤走,而是决定与美英联合舰队决一死战。

    “马罗基海战”爆发前,帝国大西洋舰队返回直布罗陀海峡,与远征舰队合并,使舰队的无畏烬量增加到了三十二艘,另外还有十二艘前无畏舰。

    同时,帝国向德国发出照会,要求德国公海舰队再次出港,奔赴直布罗陀海峡。

    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月十一日“马罗基海战”爆发。

    帝国海军的三十二艘无畏舰迎战美英联合舰队的四十二艘无畏舰。

    当时,十二艘前无畏舰全都留在了海峡东面,提防随时可能杀出的法西意海军舰队。

    同样的,美英联合舰队里的五十六艘前无畏舰也留在了战场西北,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德国公海舰队。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

    虽然帝国海军在战舰性能,海军官兵素质方面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战烬量上却处于绝对劣势。最重要的是,战斗开始的时候,帝国远征舰队处于相对不利的东面,美英联合舰队占据了主攻的位置。

    包重要的是,德国公海舰队没有及时赶到!

    准确的说,德国公海舰队在南下的时候,得知有数十艘主力舰在加的斯湾活动,并且错误的认为那是美英联合舰队的主力,从而放慢了南下的速度!

    同样的,法西意三国舰队也没有在战斗结束前到达战场。

    他们“迟到”的原因也一样,惧怕强大的帝国远征舰队,并且还得对付奥匈帝国那支并不十分弱小的舰队。

    这场持续了近三十个小时的海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到帝国远征舰队主动撤回直布罗陀海峡,美英联合舰队放弃追逐,向北撤退的时候,双方一共损失了三十八艘无畏舰!

    其中,帝国远征舰队损失了二十一艘,美英联合舰队损失了十七艘。

    另外,美英联和舰队还有十二艘无畏舰在返回港口后报废,或者在战争结束前都没能修复。帝国远征舰队则只有八艘无畏舰报废,或者错过了后面的所有战斗。

    从损失上看,双方旗鼓相当。

    只是,从整个战局上看“马罗基海战”对双方的影响并不完全一样。

    海战后,同盟国失去了夺取北大西洋制海权的能力,英国确保了本土安全,并且仍然控制着北海制海权。

    从战略层面上讲,同盟国输掉了这场海战!

    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战斗重点转向太平洋,大西洋成为了次要海上战场。

    同时,这场海战对另外一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就是:日本。

    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元月,日本宣布加入协约国,并且向以前宗主国,大明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宣战!

    日本“临阵倒戈”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因为就在战争爆发前,日本还数次申请加入同盟国集团!

    当时,日本的国力并不强大。

    被美国舰队敲开门户之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在美国的支持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体系。当然,大明帝国并不会日本的发展感到高兴。

    迅速崛起之后,日本登上了国际舞台,并且如同德国一样,开始寻求海外利益。

    只是,当时日本的综合实力仍然十分弱小,根本算不上国际舞台上的核心国家。

    因为日本在过去数百年内都是大明帝国的外附国,所以在日本数次提出加入同盟国集团的请求时,大明帝国都以同盟国“盟主”身份拒绝了。说白了,从帝国首辅到帝国百姓,都不愿意看到一个过去的附属国拥有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地位。

    最重要的是,如果帝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击败了美国,打垮了英法西,帝国将再次成为世界霸主,到时候日本也将再次成为帝国的附庸。显然,帝国没有任何理由让日本摆脱帝国的控制,成为独立发展的国家。

    正是如此,战争爆发之后,日本的态度悄然转变。

    早在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也就是大战爆发的第二年,日本就通过美国与协约国集团秘密接触,并且进行了加入协约国的前期谈判。

    同年,美国向日本出售了大量先进技术,并且帮助日本设计了三种战舰。

    两年多的时间内,日本不但扩建了三座造船厂,还在美国的帮助下建造了八艘无畏舰(其中四艘在美国本土建造,另外四艘在日本建造)。

    参战的时候,日本已经建立起了一支亚洲第二,世界第八的海军舰队,其中包括八艘无畏舰,八艘前无畏舰,以及数十艘巡洋舰与驱逐舰。

    正是如此,当大明帝国在“马罗基海战”中初尝败果之后,日本看到了摆脱帝国控制的机会,并且加入了战争。

    到此,帝国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当时,初了全力投入战舰生产之外,帝国还迅速调整了战争计划。

    只是,帝国必须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太平洋上面对两个强大的敌人,这绝对是难以办到的事情。

    五月,美军攻占关岛,并且向大洋洲方向挺进。

    次月,日军登陆大岛(奄美大岛),发动了进攻琉球群岛的战役。

    面对敌人的猛攻,毫无准备的帝国被迫全面收缩防线。

    十月,帝国放弃了大洋洲外围岛屿,全面退缩大洋洲。同月,帝国东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与论岛以东爆发海战,挫败了日本进军琉球岛的行动。

    十二月,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帝国决定放弃大洋洲,退守南洋。

    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初,美英联军攻占大洋洲。

    五月“爪哇海战”爆发。由帝国东洋舰队与北洋舰队组成的本土舰队迎战由美国太平洋舰队,英国远征舰队,日本联合舰队组成的太平洋联合舰队。

    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

    战斗结束之后,帝国本土舰队退回狮城,协约国太平洋联合舰队返回关岛。

    表面上,双方不分胜败,实际上,这却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海战中,帝国海军损失了十八艘主力舰,其中十一艘为无畏舰。协约国集团则损失了二十二艘主力舰,其中只有八艘是无畏舰。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场海战,协约国认识到,要想击败大明帝国并不容易。如果战争拖延下去,让大明帝国缓过气来的话,局面将更加复杂。

    同样的,大明帝国也认识到,要想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不容易。

    实际上,战争打到这个时候,交战双方几乎都坚持不下去了。

    同月,俄罗斯宣布退出战争,并且与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单方面媾和。

    三个月之后,也就在与俄罗斯正式签署了停战协议之后,奥匈帝国爆发革命,新上台的政府宣布战败,随即奥匈帝国被肢解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数个国家。

    十月,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宣布停战。

    同月,奥斯曼帝国宣布战败,并且退出战争。

    到此,同盟国集团只剩下了大明帝国。只是,协约国集团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除了最先战败的俄罗斯之外,法国已经筋疲力尽,且法国海军实力弱小,对大明帝国无法构成威胁。

    西班牙,意大利的情况与法国差不多,就算国内情况稍微好一点,也难以派兵远征。

    英国也在勉强支持,毕竟英国的海军舰队并没有被打垮,而且英国是协约国集团的“龙头老大”在大明帝国宣布战败之前,英国没有任何理由退出战争。

    日本的情况比英国好不了多少。“与论岛海战”让日本人见识到了大明帝国海军的实力“爪哇海战”更是让日本海军认识到了巨大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日本是新兴工业国,其国内基础并不厚实,长期的战争对日本的影响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得多。更何况,日本联合舰队只是太平洋上最弱小的舰队。

    唯一能够坚持的只有美国,可是美国并不愿意为协约国集团的其他国家火中取栗。

    说白了,关键就在谁是协约国集团“盟主”的问题上。

    英国是协约国集团的发起国,而且在战争中的贡献最大,自然认为自己是协约国集团的“老大。”可是美国此时的实力远超过了英国,而且在战争中的投入也超过了英国,还是唯一能够在太平洋上对抗大明帝国的成员国,自然认为自己才有资格成为协约国的“老大。”

    在其他成员国都表示无力进行远征,而英国又不愿意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美国为什么要单独与大明帝国对抗?

    即便战胜了大明帝国,最终得到好处的还是其他国家。

    如此一来,在德国宣布停战后,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当然,大明帝国也没有别的选择。

    此时已经不是两百多年前了,就算大明帝国的综合国力仍然世界第一,也难以凭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协约国集团。

    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十二月底,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交战双方代表在巴黎签署了巴黎停战协议,并且于次日正式开始了和平谈判。

    到此,持续了五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只是,战争的阴影并未就此散去。

    谁都知道,巴黎停战协约只是一份临时停战协约,即便能够签署具有永久效力的和平条约,只要世界利益分配不均,只要有人窥探世界霸主的宝座,只要还有国家妄图超越大明帝国,控制整个世界,战争就不会离去。

    一份纸面协议,就如同一片安眠葯一样,只是让战争这头怪兽暂时睡去。随着葯效消失,当怪兽醒来的时候,世界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可是,谁又能够预测未来呢?

本站推荐:神兵奶爸小说章节目录面具下的神秘爱妻龙乐乐端木爵甜蜜婚令:陆少的医神娇妻诛仙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真千金她是全能大佬娇娘春闺修仙百艺偷香高手舟神,你家中单又又又又超神了!

巨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58中文网只为原作者闪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闪烁并收藏巨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