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子游记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58中文网 www.58zw.net,最快更新杜育龙文集最新章节!
(一)
渭滨浪子计划外出旅游时只有十七岁。初中刚毕业,受金庸小说的影响,想做一名侠士。曾能从砖墙上手指扒砖缝,脚踏砖豁爬到墙顶;两手抓住两棵树翻跟头,双臂大回环;半年内用脚踢死一棵大树;还能在数秒内倒拔一颗刚栽下不久的拇指粗细的垂杨柳。渭滨浪子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决心自己出外闯荡,干一番事业。觉得父母亲目光短浅,对他的劝告有些可笑。
渭滨浪子稍稍收拾,背了个包,装了一些钱。他深情地看了看自己的家乡,家乡多美呀,自己在这里生活了十七年,这十七年有多少喜怒哀乐。房子已没有了草棚,有几家用上了风葫芦,竟还有三四家都买上了电视机。田野的麦苗正拔节,春风吹来,绿波一层一层,似乎在向他告别。他忽而觉得自己像日本小说里的寅次郎——但决不能做淫次郎。
他深情地看了看村庄,深情地望了望田野,深情地吸了吸家乡的新鲜空气,深情地在路边撒了泡尿。而后出发了。
他的出外,父母亲没有阻挡,也没有送。既然他决定了,让他见见世面也好。对于这么开明的老人,渭滨浪子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渭滨浪子有一个绝活,也是一种天赋,他的口技是天生的,特别擅长于别人说话或唱歌——连叹息、打哈欠、咳嗽都学得惟妙惟肖,其神韵、气质,与真品很难分辨。在学校里,联欢会上他常学某播音员或校长、教育主任的讲话,掌声不断。为了证明自己是天赋或更甚于是特异功能,而不是专门练习训练的,专门叫某个学生上台说两句话,他张口就学来。男女老少,他都能把握得很好。
就凭这一点,他出外旅游是不愁没饭吃的。
渭滨浪子买了一张东去的火车票。他想先去少林寺。少林寺是全国的武术中心,武林高手云集,他也想凭自己的爬功、抓功作为基础,去少林寺学几手,了却自己成为武术家的心愿。他学习武术也是一种手段,这样没人欺负,走到天涯海角也不用害怕,最终还是想成为一个旅行家,走遍各名山大川——当然,少林寺作为武术重镇是第一个要去的。就凭这两点,他打算去少林寺。他查了地图,知道少林寺在河南省嵩山。
第一次坐火车,渭滨浪子感到紧张、好奇,也感到激动和高兴,同时也有一点远离家乡的痛苦之情。家乡的水土养活了他十七年,这十七年里有说不尽的快乐、忧愁和难以说清的感觉。春节期间小伙伴们的嬉戏,至今记忆犹新,还有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她,也可以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吧。严父的巴掌慈母的吻,养成了自己又压抑又任性的个性。这次不听父母劝告执意要按自己意图办事,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某种价值,拥有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火车上的午饭开了。乘务员推着送饭车子放开一梭嗓子喊着:“米饭,盒饭,五块钱一份,五块钱一份!”有几个人买了吃。渭滨浪子舔了舔嘴唇,咽了一口唾液,没舍得掏钱买一盒米饭吃。他不愿意看对面那个胖得象猪一样的姑娘,吃饭时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发出那种刺激人食欲的声音。他把脸朝着窗外看景色。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向后退去,有快有慢,错落有致。旁边那条铁轨飞快地向后飘,他有点头晕,只好看着远方。
“米饭,盒饭,四块钱一份!”那个破嗓子又转了回来喊卖。又有几个人买了吃。对面的姑娘“嗨”了一声,他回过头来,那姑娘是“嗨”他,还朝他一笑。并示意他帮着把窗子打开。他迟疑了一下,又迅速地反映过来,但又不知道如何打开火车车窗,看到胖姑娘用双手捏了车窗下的“夹子”往上抬,他也赶紧用双手捏了“夹子”往上抬,开车窗很费劲。开了有两寸多宽的缝儿后,那胖姑娘一松手,把吃完的饭盒扔了出去。然后又示意渭滨浪子放下车窗。渭滨浪子惊奇她会把吃饭的家伙给扔了,原来那东西是不值钱的一次性饭盒。
“米饭,盒饭,两块钱一份!”破嗓音又来了。这来三次三次降价,会不会让先买盒饭的人后悔,或者骂乘务员。渭滨浪子早就感觉到肚子饿了,他觉得自己应该买一盒饭吃,如果再等,人家不可能降价到一块钱一份吧。他从口袋掏出两块钱来,买了一盒饭。上面搁了一个卫生筷。他心想,这些人就这么看不起我们农村娃吗?吃饭才给我一根筷子,一根就一根嘛,就是还是个烂筷子,中间裂这么大一条缝。他马上拿起筷子给乘务员说:“唉,这你咋给一根筷子?”乘务员白了他一眼,说:“从中间掰开用!”他忽然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咋那么蠢的?想都不想,一下就那么鲁莽,让别人怎么看自己,难道自己是大家的笑料吗?他的心沉到肚子底上,把筷子掰开,低着头只顾吃饭,脸红得很厉害,觉得自己无地自容了。
车到临潼站时,停了。渭滨浪子下了车,想换换空气。结果又觉得还是在这儿下吧,去华清池看看,去兵马俑转转。他想着用自己的票也可以坐下一趟车,但没有想到票还要去签个字。
他从临潼火车站又直接坐汽车到了骊山脚下。下了车,漫不经心地走着。末春的太阳已经像快沸的水,稍有发烫。他灵感一闪,随口学了一句:“米饭,盒饭,两块钱一份!”自我感觉良好,学得还怪像,不觉偷偷地笑。
天气旱了很长时间,地面尘土厚积、飞扬。游人兴致正浓,时不时有大鼻子外国人两个或三个走过,嘴里咕哩叽哩,不知说些什么。路两边有卖小吃的,商贩的热情使人生畏。渭滨浪子抬头看,山上郁郁葱葱,绿争秀、花斗艳。他走着看着。旁边有人喊着用望远镜看山顶烽火台。他被吸引的不知如何是好,走过去便想用望远镜看看。他从来没用过望远镜,不知望远镜里到底有什么神奇。几家像大型照相机一样支着三脚架,像天文镜一样的望远镜一字儿排开,已经有几个人在看。
渭滨浪子付了一元钱,爬在望远镜里往山上看。果然很遥远的山顶,山顶上的树及房子便很近了,犹如唾手可得,伸手都能够得着。他慢慢地转着镜头,企图发现一点什么东西,或者烽火台,或者兵谏亭,原来叫捉蒋亭。但他轻轻一转,看到的却已过了几公里,慢慢地搜寻烽火台,却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旁边望远镜的主人问他,看见烽火台了吗?他怕说没找着让人说笨,含含糊糊地说看到了,他也不知道是否真看到了,不知是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急匆匆扔下望远镜,走了。
渭滨浪子觉得应该先去华清池走一圈。一个人也不知道路,胡走,哪儿有人便跟了走。
歪打正着,找到了华清池的门。进门买票,售票员问他:“要几张?”他看到有些人手里拿了好几张票,又衡量了一些自己的经济能力,想了想,狠了狠心,咬咬牙说:“四张!”买了四张票便进门,收票的接过票,朝后看了看,试着问:“就你一个人?”“哎!”他回答道,很热情地看了看对方。“你一个人买这么多票干啥?”
呀,渭滨浪子忽然茅塞顿开,原来是一个人一张票,他还以为一道门一张票,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买四张票,只进四道门,其他的可以不参观。
他吐了吐舌头,没说什么,夺过票,马上就跑。
(二)
渭滨浪子到洛阳看牡丹花时,已是囊中羞涩了。他站于一个热闹的地方,开始献艺。
他似乎很老练的一抱拳,学着宋世雄播体育解说的声音,对大家说到:“各位朋友,你们好,我初到贵地,请各位多多关照!”
人越来越多地围了上来。
渭滨浪子继续说:“我跟师傅学了一些功夫,能模仿任何人的声音。咱不是光说不练,如果哪位有兴趣,我可以当场演示。哪位站出来,说几句话,我当即学来,如像了,大家鼓掌,行不行?”
“行!”
“大点声,行不行?”
“行!”雷鸣般应道。
“学像了,被学的师傅给赏五块钱,如更大方,越多越好。”
有个穿戴都很时髦的小伙子不信邪,走上前来说:“好,我说两句,如果不像,你反赔我五块钱;如果像了,我给你十块钱。好不?”
“好,我说两句,如果不像,你反赔我五块钱;如果像了,我给你十块钱。好不?”
渭滨浪子随口学来,惟妙惟肖,语气、音质全都如同那小伙子重说一遍一样,四围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小伙子脸一红,惊奇地看了渭滨浪子一会儿,竟然愣了半天,忙掏出十块钱,扔给渭滨浪子,钻出人群,一溜烟似的走了。
很多人睁圆了眼睛,竖直了耳朵,舌头吐出来半天竟没有缩回去。
有几个人上前试验,还真的都很满意地付了钱。人们越围越多,似乎见到了稀世珍宝,又像动物园里新增添了非洲动物。
渭滨浪子浑身臊热,几次想脱身又难以脱身。
天慢慢黑了,人们也都尽散去。渭滨浪子才觉得肚子饿了,想起刚才,似乎过了几年。
街上灯火辉煌,一辆辆汽车不时驶过。这里没有一个人认识他。他感到寂寞,偌大个城市,他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信步漫无目的地走着。晚上只有去住旅店,而在住旅店之前先必须解决吃饭问题。
走到一家饭馆里,刚一落座,就有一个人对服务员说:“来两瓶啤酒,几个凉菜,外加一斤水饺分作两盘!”
渭滨浪子抬头一看,是上午那一个与他学说话的小伙子。渭滨浪子站起来刚要说话,那小伙子却按住他,自己也坐下来,说:“请问小大哥贵姓?”渭滨浪子觉得一个比自己年长的人叫自己小大哥实在有些太过于客气。他回答说:“我叫渭滨浪子,真实姓名不愿说明,请大哥见谅!”
“客气客气,渭滨浪子取何意?”
“我家住陕西西安,渭河之滨,所以就叫渭滨浪子。”
“噢!”小伙子仰天一笑,显得似乎很豁达和豪迈。这时,啤酒和凉菜已端了上来,小伙子示意渭滨浪子吃,渭滨浪子也没有客气,就径直吃起来。他想起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中的描写,觉得对面这位小伙子可能就是一位侠士。
“在下是六公子,在本城居住,专爱结交贤士能人。你的精彩表演使我大饱耳福,我就想与你交个朋友,不知小大哥可否赏脸?”
“好说好说。”
“那么晚上去我家一叙如何?”
渭滨浪子心中有些犯嘀咕,这人初次见面就这么热情,是不是要加害于我?我又没有多少钱,我的特殊本事他又无法弄到手,他又是何意?他难道不怕我是坏人?
六公子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疑团,说:“小大哥只管放心,我相信你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兄弟我也不是孬种,也不是无义小人。来,干杯!”
俩人边吃边说,果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酒足饭饱,俩人争先付款。六公子抢先一步付了钱,说:“兄弟理应为小大哥接风洗尘!”
俩人一块出饭馆。六公子一招手,一辆出租车便停在他俩面前。俩人上了车,不多时,车停下,俩人下来。渭滨浪子看时,只见一座比较排场的大院,门前灯火辉煌,仔细看时,旁边挂一竖牌,上有几个黑色大字:中国特异功能研究院洛阳分院。
渭滨浪子心中一惊,莫非六公子把自己骗到这里供研究之用,可不能做这种无益于自己的事情。他站于门口不肯进去。六公子笑着说:“我家就住在这里,你别怕,不去研究你的,再说研究你对你的知名度也是一个提高!”
渭滨浪子将信将疑,一块儿进了大门,走到一座楼前。六公子说:“记着,我家就住在七号楼三单元四楼东户!”然后俩人又一块儿上楼。
六公子说:“你们西安是藏龙卧虎、人才汇聚之地,艺术家多如牛毛!”
渭滨浪子说:“我就是很喜欢画画的!”
“那你也是个流氓,艺术家都是流氓,西安是个出流氓的地方,就也出了你这个流氓!”
渭滨浪子听了很不舒服,但也无法,觉得这个六公子初次见面,玩笑怎么能开到这种地步?他想给自己辩护,想说:我是出于淤泥而不染。但却说成了:
“我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言下之意,他们是流氓,我比他们流氓得还更厉害。出言后,渭滨浪子始觉说错,忙改口道:“我是出于淤泥而不染!”
六公子笑了。
到了四楼。来到东户门前,这里防盗门颇为考究,中间倒着贴了一个大字:福。
六公子想讨个吉利,问渭滨浪子说:“小大哥,你看我家的福是不是倒(到)了?”
他猜想渭滨浪子肯定会说:“福倒(到)了!”可渭滨浪子想起刚才的玩笑来,也想给他来个玩笑,作为回礼。便说道:
“没有呀,福没有倒(到),一般都是这么贴!”
差点没把六公子的鼻子气歪!
(三)
从开封站下了车。四月的天气已有了炎夏的雏形,树叶子慢慢浓密起来,路上落下的阴影斑斑点点。渭滨浪子走在街上,心中想起往事,不禁心寒。出来已有一月有余,这一月犹如十年之多。这一月中,自己长大了,懂事了,难怪人说出外能锻炼人,这话一点也不差。洛阳的牡丹花为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却没有留下影像。他不喜欢照相,尤其不喜欢旅游照相,这是没有原因的,就像一个男人没有原因地喜欢上一个女人一样。
渭滨浪子隐约知道开封有大相国寺,有铁塔,有包公祠等。
他登上了去铁塔公园的公交车,车不紧不慢地走,还经过了仿宋一条街,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又是几百年前的世界,还像西安的书院门仿古一条街。一会儿,汽车路过一个大湖旁边。听有人讲,这儿一共有两个湖,一个是潘家湖,一个是杨家湖,是宋朝杨家将中的杨继业和潘仁美两大家族的湖。杨继业是忠臣,所以杨家湖是清的,潘仁美是奸臣,所以潘家湖是浑的。这都是传说,至于湖水的清与浑也是后世人给加上去的。渭滨浪子没有发现哪一湖水清哪一湖水浑。车子路过龙亭,传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的地方,他打算回来时再看。
到了铁塔公园,渭滨浪子煞有介事地游览着,俨然一个有风范的旅游家。
铁塔公园与别的公园没有什么两样,而且冷冷清清,没有几个游客。他想起洛阳的王城公园。在开展的前一天,他找到王城公园办公室,把自己的特技一表演,立即引起很多人的兴趣,那个胖主任更是像小孩子一样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公园里有很多马戏团,有一个团长高薪聘他到马戏团任职,他没有答应,甚至还给了那个团长难堪,说我是人不是动物。临走时,胖主任专门给他了一个特别通行证,可以自由进入公园。因为其他人进入公园都要买票,一张票可是30块钱呢。第一天开幕式,人山人海,把外边马路挤得水泄不通。公园大门是仿古建筑,两边两个侧门顶上坐了八九个或十多个人,拿着足有几丈长的鞭炮。从大门里边看,门楼上拴着各种颜色的氢气球,有几千个。参加开幕式的大人物也有不少,其中就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诗人赵朴初。开幕时,鞭炮半天响不完,五颜六色成千上万的气球一齐飘向天空那个热闹的场面确实以前没有碰见过。渭滨浪子想着这个铁塔公园人是这么样的少,就是想施展一下自己的特异功能也是很难——没有人你去挣谁的钱?
远远的从车上便能看见铁塔,进了公园大门,铁塔就在眼前。可是怎么越往铁塔跟前走,铁塔越远。
他身上已出汗了。
孟春的气温不好说,白天气温可高达一二十度,晚上气温又能降到零度左右。把毛衣脱下来吧,又嫌拿着是个麻烦,扔了吧,又怕晚上冷。他没有办法,只好硬熬这难熬的——讨人喜欢又怕人的,春光明媚又难以说清的孟春吧。
有一些花开得正艳,蜜蜂萦绕其间,香味袭来,直沁心脾。
渭滨浪子走到铁塔跟前。特塔呈八角体形。买一张票登上去吧。
当他终于喘着粗气登上塔顶时,看见一尊菩萨像,立即醉了。他犹如进入一种仙境,凭窗直望,四周风光尽收眼底,他的思想境界也随之提升到相当的高度。
从铁塔公园出来,他参观了龙亭。龙亭里有蜡像,个个栩栩如生。赵匡胤坐在龙位里,高怀德等文武群臣举杯庆贺宋太祖登基。另一处有杨家将蜡像馆,还有兵器展。
渭滨浪子觉得肚子有些饿,买了些小笼包子边吃边走。
龙亭没有大相国寺和包公祠有名。
渭滨浪子又坐上去相国寺的公交车。他想着那里有肃穆庄严的大雄宝殿,里面端坐佛像,供桌上摆满点心水果,香火兴旺,还有一到两个和尚,在你烧香磕头时,把那钟磬敲几下。渭滨浪子喜欢这些地方,那个层次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他觉得自己是个大旅游家,与众不同,所以应该懂得佛教、道教。
可他兴冲冲地来到大兴国寺,太令他失望了。原有的建筑还都存在,进门票也挺贵——既然慕名而来,再贵的票也应该进去看看。进到大相国寺里,他没有见到摆满水果的供桌,没有见到和尚,没有见到——凡是他感兴趣的宗教活动都没有见到。肃穆庄严的佛像他见到了,五百罗汉他也见到了,只可怜这些偶像被锁起来,只能隔着玻璃或铁丝网欣赏。佛像与别的庙宇也没有什么两样,五百罗汉却没有见过。渭滨浪子完全被这种生动的造型、造意所吸引、激励。五百罗汉,五百种造型,个个夸张得很奇很怪,艺术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有的眉长足有几尺,有的额头很大,有的瘦骨嶙峋,有的肥胖臃肿,可以说是千奇百怪。
在相国寺的门口,有一张大牌子,上面就有文字记载,说明相国寺的来由。解放前,冯玉祥将军在河南执掌政务,就下令把相国寺的宗教活动取消,用以破除迷信。但冯将军的这一举措,出发点是好的,后人就没有人在这儿搞宗教活动了。
渭滨浪子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相国寺。多好的相国寺,鼎鼎有名的相国寺,竟然成了这幅可怜的模样。古戏有词:观见香烟茂盛。可这儿不但不茂盛反而冷清得难受。
他向包公祠走去。他想起了那天晚上六公子跟他的一席长谈。六公子是自己的难得的知音,他也很欣赏渭滨浪子。他觉得渭滨浪子应该把自己这个特异功能发挥好,应该为更多的人去服务,为更多的人民精神生活增添新的内容。六公子确实是中国特异功能研究院洛阳分院的研究员,但他没有敢向渭滨浪子说明。一是因为他感觉到渭滨浪子当时志向还比较远大,热血青年,应该让他多见见世面,将来以后也可以更好地成才——成更好的才;二是因为怕渭滨浪子犯心病,哦,我就是供你们研究的?但在第二天临分手时,六公子对他说:“我是中国特异功能研究院洛阳分院的研究员,我可以看出来,你确实是特异功能,如果你愿意让我们研究,并把你推荐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去,那我们就可以办到;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强求。”渭滨浪子心想,我才不求人呢,我想去,但要你们请呢,就像刘备对诸葛亮三顾茅庐一样三番五次地请他,这样才行,要不然我随口答应了显得我太贱。但又不能把话说死,显得咱架子大。渭滨浪子说:“我还是走吧,我想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果有必要,我再为贵院做一点贡献吧!”然后,两人依依惜别。渭滨浪子至今回想起来觉得似乎有点好笑。自己这是硬充好汉,放的福不享,却要来受这个罪。然而,自己能背叛家里,孤身出来,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干出一桩大事,让父母为拥有自己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自豪吗?但,既然告别了六公子,就好好地望前走吧,莫可后退,走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他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走。
(四)
四月的天气好得让人发傻。车子走在公路上,两边杨树上已经稀稀疏疏有了绿叶。太阳暖融融地照着,暖中又夹杂着点残寒。渭滨浪子坐在一日游去少林寺的车上。车上坐了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人。他无心去听他们的一些高谈阔论,只是脸对着窗口看外边的风景。麦子已有半尺高了,绿色的麦浪一层一层,春风抚摸得人暖洋洋的舒服,抚摸得大地绿油油的幸福。
车子大概走了有四、五十分钟左右,先到达一个景点,旅客们都下去参观。此时有十点左右,下了车忽而才觉得有点冷,也许是渭滨浪子穿得少的缘故,风轻轻地一吹,直钻肉体。外面一些卖茶鸡蛋的商贩们立即形成一个包围的阵容,围了旅客们,在言过其辞地吹嘘自己的商品、食品进行推销。渭滨浪子不理会这些,独自下了车,跟着有些人去参观。这里是一个不知什么朝代的古墓。远看似乎是一座小山,那一大疙瘩土上长满了各种树木,以松树为多。买了一张票顺着一条小路走进去。路两边种的是有些整齐的杉树,还开了一些什么叫不上名的花,用篱笆隔开来,人只能参观——只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跟着有些人下到古墓坑里去参观。里面的墙壁上雕了一些花纹——看起来这是个有一定身份官宦人家的墓葬。看了一会儿,渭滨浪子也没有看出个什么名堂,又因车还在外边等着,时间不允许,急忙出来,似乎又失望,又后悔掏几块钱买一张票来参观。
又是那些人,又是各人坐着各人的座位,又有几个人开始高谈阔论,车子又在行驶之中,渭滨浪子又是把脸朝着窗外看风景。他坐着的地方,有时太阳能照进来,依然暖洋洋。他心中有一股莫名奇妙的幸福感和舒服感——他似乎忽而悟到了为什么过去那么多的文人骚客不怕苦不怕累都要走遍名山大川,原来这里有无穷的乐趣。当你真的置身于名山大川,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这种幸福、快乐是别人永远也体味不到的。又有那么多文人墨客赞美春天,春天春暖花开,空气也渗透了喜气,吸入人的肺腑,是如此的舒心、温暖,感觉不亚于俗人的新婚。提起俗人,渭滨浪子也没有出家,所以他也算俗人。他想起那个一起和他长大的她,不知她此时怎么样呢?他忽而觉得自己很伟大、高大、伟岸,是一个顶天立地、响当当的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何必苦守家业。她也许此刻在想念着自己,但自己何尝不思念她呢?外面的风景不时地变换着,路两边的树迅速地向后飞倒而去。
又有近半个小时,车子到了中岳庙停了下来。渭滨浪子看到这里的人很多,也许有什么古会。从停车场走出来,过一条公路向北就是中岳庙。人们都脸上布置了笑,三三两两,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他无心跟上车上的导游小姐,一个人随便地走走看看。先是一个由松枝扎成的大门,上边盘了两条巨大的龙。走进这个门,一条笔直的大路直通庙门口,路两边有几排大松树,也围了两排摆得严严实实满满的卖纪念品的商贩——渭滨浪子忽而觉得好笑,这卖东西的人比买东西的人还多,就像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还多一样。
到了中岳庙口,两尊巨大的神像立于门两边,武士打扮,一个白脸,一个青脸。正赶上有个导游小姐在讲这两个看门神,说是很久以前,有个皇帝来拜访中岳庙,其中看门神没有经过中岳庙,说是让皇帝稍等一会儿,等他禀告了中岳神再说,皇帝硬是不答应,往进硬闯,争争吵吵,惊动了中岳神,中岳神出来看时,见来访者是他的老朋友,对看门神很是生气,对着一个就是狠狠的一记耳光,从此这一个看门神就被打白了脸,另一个看门神抱打不平,脸从此也给气青了。
进了中岳庙大院,里边古树参天,香火辉煌。
路的右边有一尊铁神像,有人说,自己如果哪个部位疼,就去用手摸这尊神像相应的部位,便就诊治好了自己的病。渭滨浪子看时,果然这尊神像的浑身上下光溜溜的,已被成千上万只手摸成了这个样子。渭滨浪子也上前去,把神像摸了一会儿——漫无目的地,因为他此时没有感觉到哪儿疼,只是腿有些困。预防为主嘛,摸一摸自己以后也就不会有什么病痛了。
中岳神面前才叫丰盛呢,各种用面蒸出来的果子,水果。香火茂盛,朝拜的人很多,也不泛有小年轻人、姑娘,还也有戴眼镜的知识分子。
他一看表,时间已不早,车应该走了。他游兴未尽,后悔自己不该坐这种一日游的车,时间太紧,还没看个什么名堂,还有待于去欣赏,去体味,去感受,却又要出发,只好等晚上住在旅馆里边去回味吧,像牛反刍一样。
车子继续前进。下一站就是目的地少林寺了。少林寺是他从小就神往的地方,一部少林寺电影,使他做了多少武侠梦、英雄梦,多少次都想去少林寺学武艺,但不知怎么去少林寺,就算是知道该怎么去,这父母也不放心,一定不会放过他让他去的。后来因为上学,也荒了武业,现在只落下只能喜欢武艺,而不能实际操作与练习的地步了。此时此刻少林寺就要到了,渭滨浪子能不心旷神怡吗?
车子走在山间公路上,山上树林密集,远山近景形成了一幅俊美的风景画。他无心听女导游讲少林寺的概况,思绪早到了少林寺。
车子远在山门口就停了下来,渭滨浪子顾不上吃饭,跳下车向少林寺的方向大踏步疾奔。
太阳正午,气温骤高,他脱下身上的毛衣,身上让汗水浸透了。越走越感觉到这少林寺咋还没有到,越走越感觉到路远。路两边不时有接送游客的无轨小火车,游人很多——此时也正是旅游旺季。
近了,近了,少林寺的大门就在眼前了。也许他对少林寺抱的希望太大了,也许是看景不如听景,他感觉到眼前这个少林寺使他失望。普通的一座古寺庙,但并没有使他完全失望,继而他喜欢上了这座古刹。他凝望着大门上的“少林寺”三个字,久久地遐思。
渭滨浪子进了少林寺,进了大雄宝殿,里边灯火辉煌香烟茂盛,真是个佛门所在。殿外有两颗巨大的奇古树,树的最下层长的是阔叶——常绿阔叶,中部长的是常绿小叶,顶部长的是常绿针叶。渭滨浪子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没有这种树,如果只有少林寺有这种奇树,那也算是振寺珍宝了。
出了少林寺的大门,向右,去看看塔林——塔林是少林寺的一大景观。向右二百米左右,便能看见许多塔在围墙以内。
进了塔林,果然壮观无比。有圆形的,六边形的,下方上圆的,圆顶的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塔几乎多得数不清。观赏这座塔的同时,又被另一座塔所震惊。渭滨浪子深有感触地看着这些人类伟大的杰作,陷入了沉思。他似乎又看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场景,听到了厮杀声,看到了那些精干的和尚在塔林里追逐厮打;又似乎看到了海灯法师在少林寺里训练二指禅功;又好像看见了许世友将军的童年时代——一个剃了光头的小少年漫漫地走在寺院之中
(五)
当渭滨浪子终于走完了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除外)后,已经二十五岁了。这八年中,他曾几过家门而不入,家乡的消息一无所知。渭滨浪子受的苦比谁都大,回想起来又自豪又伟大,又想好好地流流眼泪。春节里,当别人家都团团圆圆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他只能是一个人面对着家乡默默地流泪,暗暗地向父母亲祈祷请罪。回首往事,那简直像做了一场梦一样,而现在真的完成了大业,他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更加成熟,知识层次也不低于一个博士研究生。
一九九八年的春天,他在河南郑州,旅游是以郑州为中心,向四面辐射,游了洛阳、龙门、少林寺、开封。然后他西行,路过家乡西安郊县,未归。看着渭水滔滔,他在列车上发呆。夏天时,他到了乌鲁木齐,库尔勒,又向东到银川。银川变化大,不像别人所说的一条街上一座楼,一个公园一只猴,现在也是楼房林立。然后又到了兰州、西宁,看了天水的麦积山,观了青海湖,黄河源头、长江源头,和藏民们一起看晒佛,又听了花儿。到秋雨连绵的季节,他又到了成都。到成都上了峨眉山。隆冬来时,他已到了昆明,看了滇池,春节到了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早春二月,已是一九九九年了,他又到了贵阳,孟春又到了重庆,到四川一些地方转转。夏天,已到了呼和浩特,和牧民共避暑,那段难忘的时节,留下了友谊。初秋天,到了太原,登上五台山。深秋又到了武汉,长沙。冬天时节,又到了广州,在这里度春节。二零〇零春,也就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的春天,他又到了南昌,到合肥,孟春到了石家庄,北上黑龙江过夏,哈尔滨,长春,沈阳,初秋伊始到了济南,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到徐州,扬州,上海,隆冬时到了福州,在深圳过了二零〇一年也就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个春节,就又北上到苏州,杭州,到了天津,最后,他小心翼翼地进了北京城。渭滨浪子像迁徙的燕子一样冬天到南方过冬,夏天到北方避暑。基本走完城市后,他开始漫游,不管季节,走到何处算何处,泰山,衡山,庐山,黄山。渭滨浪子结识了许多和尚、道人,还有穆斯林、牧师等。又到了西藏的拉萨,坐上轮船去海南,去南山群岛。
他失去的太多太多,但所得到的却是别人永远也无法得到的。曾有人劝他把这些所见所闻写下来,但他却不愿意写——因为对景物的感受很多人是不一样的,他也只能代表渭滨浪子的感觉,而且,文笔再好的人,写作也会多少有误差的。他只想感受。
渭滨浪子吃了很多人所无法吃的苦,感叹世态的炎凉,常在失意时想着:得意猫儿强胜虎,落架凤凰不如鸡;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渭滨浪子准备旅游时,也有同学忠告他,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他没有听进去此话,笑他的同学多虑。今天他在六年里终于基本上走完了全中国大陆。他并没有满足,他还打算骑自行车旅行。
二零〇五年,渭滨浪子下决心从乌鲁木齐骑自行车到昆明,从昆明到广州,从广州到哈尔滨。他的自行车外表不怎么样,但很结实实用。外表不怎么样,免得自己操心,免得小偷操心。
二零〇五年,渭滨浪子终于完成了神圣的使命,人瘦了几圈,但健康程度却大大提高加强了。
渭滨浪子成功了,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旅行家,但又能怎么样呢?该耽误的都没有耽误,不该耽误的却都耽误了。
下一步何去何从呢?渭滨浪子犯愁了,是坐上舟船漂油长江、黄河呢?还是沿长江、黄河两岸徒步行走呢?还是沿长城步行呢?还是沿红军当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来个第二次长征呢?还是沿着国界线走呢?
渭滨浪子不敢轻易决定什么,这八年来所受的罪让他回想起来不寒而栗。他没有同父母在一起过春节,心中一直觉得欠父母那么一笔债,不知成多少倍地才能还清欠下父母的这笔感情债,更不用说教养之恩。人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可怜天下父母心。而且他走时是赌着一口气走的,不知现在家里怎么样了?还是那样“五十年不变”吗?
还有那个和他一起长大的她,她是不是已经出嫁了?他也欠了她无法还清的感情之债。
渭滨浪子觉得旅游得不偿失,成功了又能怎么样?报纸上抽出一个豆腐块,报导某人从何处走到哪儿,怎样怎样,又能怎么样?眼见得好多同龄人个个事业爱情双丰收,自己呢?不但样样欠收,那简直是大灾之年了。又不能荣归故里,锦衣还乡,能这么寒酸地回去见江东父老吗?不能。浪子呀浪子,难道你永远是浪子吗?不,归来吧,归来噢,别再四处漂泊,浪迹天涯的游子。
渭滨浪子想起了六公子,他何不找自己的知音,好去中央电视台坐镇?他决定去中国特异功能研究院去,从此可以如鱼得水,更加潇洒。
但他不去洛阳,不去北京,去西安。
当初渭滨浪子也遇见过多次重视人才的人极力推荐,他婉言拒绝,只想当旅行家。现在,愿望已实现,他就想去一个避风的港湾,好好安静安静。
渭滨浪子最后下了决心,去一个普通的工作单位找份工作,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地生活学习工作。再后来,经过一位同事的帮助,他悔改信主成了一位基督徒。
浪子总算回家了。
(一)
渭滨浪子计划外出旅游时只有十七岁。初中刚毕业,受金庸小说的影响,想做一名侠士。曾能从砖墙上手指扒砖缝,脚踏砖豁爬到墙顶;两手抓住两棵树翻跟头,双臂大回环;半年内用脚踢死一棵大树;还能在数秒内倒拔一颗刚栽下不久的拇指粗细的垂杨柳。渭滨浪子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决心自己出外闯荡,干一番事业。觉得父母亲目光短浅,对他的劝告有些可笑。
渭滨浪子稍稍收拾,背了个包,装了一些钱。他深情地看了看自己的家乡,家乡多美呀,自己在这里生活了十七年,这十七年有多少喜怒哀乐。房子已没有了草棚,有几家用上了风葫芦,竟还有三四家都买上了电视机。田野的麦苗正拔节,春风吹来,绿波一层一层,似乎在向他告别。他忽而觉得自己像日本小说里的寅次郎——但决不能做淫次郎。
他深情地看了看村庄,深情地望了望田野,深情地吸了吸家乡的新鲜空气,深情地在路边撒了泡尿。而后出发了。
他的出外,父母亲没有阻挡,也没有送。既然他决定了,让他见见世面也好。对于这么开明的老人,渭滨浪子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渭滨浪子有一个绝活,也是一种天赋,他的口技是天生的,特别擅长于别人说话或唱歌——连叹息、打哈欠、咳嗽都学得惟妙惟肖,其神韵、气质,与真品很难分辨。在学校里,联欢会上他常学某播音员或校长、教育主任的讲话,掌声不断。为了证明自己是天赋或更甚于是特异功能,而不是专门练习训练的,专门叫某个学生上台说两句话,他张口就学来。男女老少,他都能把握得很好。
就凭这一点,他出外旅游是不愁没饭吃的。
渭滨浪子买了一张东去的火车票。他想先去少林寺。少林寺是全国的武术中心,武林高手云集,他也想凭自己的爬功、抓功作为基础,去少林寺学几手,了却自己成为武术家的心愿。他学习武术也是一种手段,这样没人欺负,走到天涯海角也不用害怕,最终还是想成为一个旅行家,走遍各名山大川——当然,少林寺作为武术重镇是第一个要去的。就凭这两点,他打算去少林寺。他查了地图,知道少林寺在河南省嵩山。
第一次坐火车,渭滨浪子感到紧张、好奇,也感到激动和高兴,同时也有一点远离家乡的痛苦之情。家乡的水土养活了他十七年,这十七年里有说不尽的快乐、忧愁和难以说清的感觉。春节期间小伙伴们的嬉戏,至今记忆犹新,还有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她,也可以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吧。严父的巴掌慈母的吻,养成了自己又压抑又任性的个性。这次不听父母劝告执意要按自己意图办事,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某种价值,拥有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火车上的午饭开了。乘务员推着送饭车子放开一梭嗓子喊着:“米饭,盒饭,五块钱一份,五块钱一份!”有几个人买了吃。渭滨浪子舔了舔嘴唇,咽了一口唾液,没舍得掏钱买一盒米饭吃。他不愿意看对面那个胖得象猪一样的姑娘,吃饭时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发出那种刺激人食欲的声音。他把脸朝着窗外看景色。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向后退去,有快有慢,错落有致。旁边那条铁轨飞快地向后飘,他有点头晕,只好看着远方。
“米饭,盒饭,四块钱一份!”那个破嗓子又转了回来喊卖。又有几个人买了吃。对面的姑娘“嗨”了一声,他回过头来,那姑娘是“嗨”他,还朝他一笑。并示意他帮着把窗子打开。他迟疑了一下,又迅速地反映过来,但又不知道如何打开火车车窗,看到胖姑娘用双手捏了车窗下的“夹子”往上抬,他也赶紧用双手捏了“夹子”往上抬,开车窗很费劲。开了有两寸多宽的缝儿后,那胖姑娘一松手,把吃完的饭盒扔了出去。然后又示意渭滨浪子放下车窗。渭滨浪子惊奇她会把吃饭的家伙给扔了,原来那东西是不值钱的一次性饭盒。
“米饭,盒饭,两块钱一份!”破嗓音又来了。这来三次三次降价,会不会让先买盒饭的人后悔,或者骂乘务员。渭滨浪子早就感觉到肚子饿了,他觉得自己应该买一盒饭吃,如果再等,人家不可能降价到一块钱一份吧。他从口袋掏出两块钱来,买了一盒饭。上面搁了一个卫生筷。他心想,这些人就这么看不起我们农村娃吗?吃饭才给我一根筷子,一根就一根嘛,就是还是个烂筷子,中间裂这么大一条缝。他马上拿起筷子给乘务员说:“唉,这你咋给一根筷子?”乘务员白了他一眼,说:“从中间掰开用!”他忽然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咋那么蠢的?想都不想,一下就那么鲁莽,让别人怎么看自己,难道自己是大家的笑料吗?他的心沉到肚子底上,把筷子掰开,低着头只顾吃饭,脸红得很厉害,觉得自己无地自容了。
车到临潼站时,停了。渭滨浪子下了车,想换换空气。结果又觉得还是在这儿下吧,去华清池看看,去兵马俑转转。他想着用自己的票也可以坐下一趟车,但没有想到票还要去签个字。
他从临潼火车站又直接坐汽车到了骊山脚下。下了车,漫不经心地走着。末春的太阳已经像快沸的水,稍有发烫。他灵感一闪,随口学了一句:“米饭,盒饭,两块钱一份!”自我感觉良好,学得还怪像,不觉偷偷地笑。
天气旱了很长时间,地面尘土厚积、飞扬。游人兴致正浓,时不时有大鼻子外国人两个或三个走过,嘴里咕哩叽哩,不知说些什么。路两边有卖小吃的,商贩的热情使人生畏。渭滨浪子抬头看,山上郁郁葱葱,绿争秀、花斗艳。他走着看着。旁边有人喊着用望远镜看山顶烽火台。他被吸引的不知如何是好,走过去便想用望远镜看看。他从来没用过望远镜,不知望远镜里到底有什么神奇。几家像大型照相机一样支着三脚架,像天文镜一样的望远镜一字儿排开,已经有几个人在看。
渭滨浪子付了一元钱,爬在望远镜里往山上看。果然很遥远的山顶,山顶上的树及房子便很近了,犹如唾手可得,伸手都能够得着。他慢慢地转着镜头,企图发现一点什么东西,或者烽火台,或者兵谏亭,原来叫捉蒋亭。但他轻轻一转,看到的却已过了几公里,慢慢地搜寻烽火台,却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旁边望远镜的主人问他,看见烽火台了吗?他怕说没找着让人说笨,含含糊糊地说看到了,他也不知道是否真看到了,不知是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急匆匆扔下望远镜,走了。
渭滨浪子觉得应该先去华清池走一圈。一个人也不知道路,胡走,哪儿有人便跟了走。
歪打正着,找到了华清池的门。进门买票,售票员问他:“要几张?”他看到有些人手里拿了好几张票,又衡量了一些自己的经济能力,想了想,狠了狠心,咬咬牙说:“四张!”买了四张票便进门,收票的接过票,朝后看了看,试着问:“就你一个人?”“哎!”他回答道,很热情地看了看对方。“你一个人买这么多票干啥?”
呀,渭滨浪子忽然茅塞顿开,原来是一个人一张票,他还以为一道门一张票,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买四张票,只进四道门,其他的可以不参观。
他吐了吐舌头,没说什么,夺过票,马上就跑。
(二)
渭滨浪子到洛阳看牡丹花时,已是囊中羞涩了。他站于一个热闹的地方,开始献艺。
他似乎很老练的一抱拳,学着宋世雄播体育解说的声音,对大家说到:“各位朋友,你们好,我初到贵地,请各位多多关照!”
人越来越多地围了上来。
渭滨浪子继续说:“我跟师傅学了一些功夫,能模仿任何人的声音。咱不是光说不练,如果哪位有兴趣,我可以当场演示。哪位站出来,说几句话,我当即学来,如像了,大家鼓掌,行不行?”
“行!”
“大点声,行不行?”
“行!”雷鸣般应道。
“学像了,被学的师傅给赏五块钱,如更大方,越多越好。”
有个穿戴都很时髦的小伙子不信邪,走上前来说:“好,我说两句,如果不像,你反赔我五块钱;如果像了,我给你十块钱。好不?”
“好,我说两句,如果不像,你反赔我五块钱;如果像了,我给你十块钱。好不?”
渭滨浪子随口学来,惟妙惟肖,语气、音质全都如同那小伙子重说一遍一样,四围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小伙子脸一红,惊奇地看了渭滨浪子一会儿,竟然愣了半天,忙掏出十块钱,扔给渭滨浪子,钻出人群,一溜烟似的走了。
很多人睁圆了眼睛,竖直了耳朵,舌头吐出来半天竟没有缩回去。
有几个人上前试验,还真的都很满意地付了钱。人们越围越多,似乎见到了稀世珍宝,又像动物园里新增添了非洲动物。
渭滨浪子浑身臊热,几次想脱身又难以脱身。
天慢慢黑了,人们也都尽散去。渭滨浪子才觉得肚子饿了,想起刚才,似乎过了几年。
街上灯火辉煌,一辆辆汽车不时驶过。这里没有一个人认识他。他感到寂寞,偌大个城市,他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信步漫无目的地走着。晚上只有去住旅店,而在住旅店之前先必须解决吃饭问题。
走到一家饭馆里,刚一落座,就有一个人对服务员说:“来两瓶啤酒,几个凉菜,外加一斤水饺分作两盘!”
渭滨浪子抬头一看,是上午那一个与他学说话的小伙子。渭滨浪子站起来刚要说话,那小伙子却按住他,自己也坐下来,说:“请问小大哥贵姓?”渭滨浪子觉得一个比自己年长的人叫自己小大哥实在有些太过于客气。他回答说:“我叫渭滨浪子,真实姓名不愿说明,请大哥见谅!”
“客气客气,渭滨浪子取何意?”
“我家住陕西西安,渭河之滨,所以就叫渭滨浪子。”
“噢!”小伙子仰天一笑,显得似乎很豁达和豪迈。这时,啤酒和凉菜已端了上来,小伙子示意渭滨浪子吃,渭滨浪子也没有客气,就径直吃起来。他想起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中的描写,觉得对面这位小伙子可能就是一位侠士。
“在下是六公子,在本城居住,专爱结交贤士能人。你的精彩表演使我大饱耳福,我就想与你交个朋友,不知小大哥可否赏脸?”
“好说好说。”
“那么晚上去我家一叙如何?”
渭滨浪子心中有些犯嘀咕,这人初次见面就这么热情,是不是要加害于我?我又没有多少钱,我的特殊本事他又无法弄到手,他又是何意?他难道不怕我是坏人?
六公子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疑团,说:“小大哥只管放心,我相信你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兄弟我也不是孬种,也不是无义小人。来,干杯!”
俩人边吃边说,果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酒足饭饱,俩人争先付款。六公子抢先一步付了钱,说:“兄弟理应为小大哥接风洗尘!”
俩人一块出饭馆。六公子一招手,一辆出租车便停在他俩面前。俩人上了车,不多时,车停下,俩人下来。渭滨浪子看时,只见一座比较排场的大院,门前灯火辉煌,仔细看时,旁边挂一竖牌,上有几个黑色大字:中国特异功能研究院洛阳分院。
渭滨浪子心中一惊,莫非六公子把自己骗到这里供研究之用,可不能做这种无益于自己的事情。他站于门口不肯进去。六公子笑着说:“我家就住在这里,你别怕,不去研究你的,再说研究你对你的知名度也是一个提高!”
渭滨浪子将信将疑,一块儿进了大门,走到一座楼前。六公子说:“记着,我家就住在七号楼三单元四楼东户!”然后俩人又一块儿上楼。
六公子说:“你们西安是藏龙卧虎、人才汇聚之地,艺术家多如牛毛!”
渭滨浪子说:“我就是很喜欢画画的!”
“那你也是个流氓,艺术家都是流氓,西安是个出流氓的地方,就也出了你这个流氓!”
渭滨浪子听了很不舒服,但也无法,觉得这个六公子初次见面,玩笑怎么能开到这种地步?他想给自己辩护,想说:我是出于淤泥而不染。但却说成了:
“我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言下之意,他们是流氓,我比他们流氓得还更厉害。出言后,渭滨浪子始觉说错,忙改口道:“我是出于淤泥而不染!”
六公子笑了。
到了四楼。来到东户门前,这里防盗门颇为考究,中间倒着贴了一个大字:福。
六公子想讨个吉利,问渭滨浪子说:“小大哥,你看我家的福是不是倒(到)了?”
他猜想渭滨浪子肯定会说:“福倒(到)了!”可渭滨浪子想起刚才的玩笑来,也想给他来个玩笑,作为回礼。便说道:
“没有呀,福没有倒(到),一般都是这么贴!”
差点没把六公子的鼻子气歪!
(三)
从开封站下了车。四月的天气已有了炎夏的雏形,树叶子慢慢浓密起来,路上落下的阴影斑斑点点。渭滨浪子走在街上,心中想起往事,不禁心寒。出来已有一月有余,这一月犹如十年之多。这一月中,自己长大了,懂事了,难怪人说出外能锻炼人,这话一点也不差。洛阳的牡丹花为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却没有留下影像。他不喜欢照相,尤其不喜欢旅游照相,这是没有原因的,就像一个男人没有原因地喜欢上一个女人一样。
渭滨浪子隐约知道开封有大相国寺,有铁塔,有包公祠等。
他登上了去铁塔公园的公交车,车不紧不慢地走,还经过了仿宋一条街,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又是几百年前的世界,还像西安的书院门仿古一条街。一会儿,汽车路过一个大湖旁边。听有人讲,这儿一共有两个湖,一个是潘家湖,一个是杨家湖,是宋朝杨家将中的杨继业和潘仁美两大家族的湖。杨继业是忠臣,所以杨家湖是清的,潘仁美是奸臣,所以潘家湖是浑的。这都是传说,至于湖水的清与浑也是后世人给加上去的。渭滨浪子没有发现哪一湖水清哪一湖水浑。车子路过龙亭,传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的地方,他打算回来时再看。
到了铁塔公园,渭滨浪子煞有介事地游览着,俨然一个有风范的旅游家。
铁塔公园与别的公园没有什么两样,而且冷冷清清,没有几个游客。他想起洛阳的王城公园。在开展的前一天,他找到王城公园办公室,把自己的特技一表演,立即引起很多人的兴趣,那个胖主任更是像小孩子一样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公园里有很多马戏团,有一个团长高薪聘他到马戏团任职,他没有答应,甚至还给了那个团长难堪,说我是人不是动物。临走时,胖主任专门给他了一个特别通行证,可以自由进入公园。因为其他人进入公园都要买票,一张票可是30块钱呢。第一天开幕式,人山人海,把外边马路挤得水泄不通。公园大门是仿古建筑,两边两个侧门顶上坐了八九个或十多个人,拿着足有几丈长的鞭炮。从大门里边看,门楼上拴着各种颜色的氢气球,有几千个。参加开幕式的大人物也有不少,其中就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诗人赵朴初。开幕时,鞭炮半天响不完,五颜六色成千上万的气球一齐飘向天空那个热闹的场面确实以前没有碰见过。渭滨浪子想着这个铁塔公园人是这么样的少,就是想施展一下自己的特异功能也是很难——没有人你去挣谁的钱?
远远的从车上便能看见铁塔,进了公园大门,铁塔就在眼前。可是怎么越往铁塔跟前走,铁塔越远。
他身上已出汗了。
孟春的气温不好说,白天气温可高达一二十度,晚上气温又能降到零度左右。把毛衣脱下来吧,又嫌拿着是个麻烦,扔了吧,又怕晚上冷。他没有办法,只好硬熬这难熬的——讨人喜欢又怕人的,春光明媚又难以说清的孟春吧。
有一些花开得正艳,蜜蜂萦绕其间,香味袭来,直沁心脾。
渭滨浪子走到铁塔跟前。特塔呈八角体形。买一张票登上去吧。
当他终于喘着粗气登上塔顶时,看见一尊菩萨像,立即醉了。他犹如进入一种仙境,凭窗直望,四周风光尽收眼底,他的思想境界也随之提升到相当的高度。
从铁塔公园出来,他参观了龙亭。龙亭里有蜡像,个个栩栩如生。赵匡胤坐在龙位里,高怀德等文武群臣举杯庆贺宋太祖登基。另一处有杨家将蜡像馆,还有兵器展。
渭滨浪子觉得肚子有些饿,买了些小笼包子边吃边走。
龙亭没有大相国寺和包公祠有名。
渭滨浪子又坐上去相国寺的公交车。他想着那里有肃穆庄严的大雄宝殿,里面端坐佛像,供桌上摆满点心水果,香火兴旺,还有一到两个和尚,在你烧香磕头时,把那钟磬敲几下。渭滨浪子喜欢这些地方,那个层次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他觉得自己是个大旅游家,与众不同,所以应该懂得佛教、道教。
可他兴冲冲地来到大兴国寺,太令他失望了。原有的建筑还都存在,进门票也挺贵——既然慕名而来,再贵的票也应该进去看看。进到大相国寺里,他没有见到摆满水果的供桌,没有见到和尚,没有见到——凡是他感兴趣的宗教活动都没有见到。肃穆庄严的佛像他见到了,五百罗汉他也见到了,只可怜这些偶像被锁起来,只能隔着玻璃或铁丝网欣赏。佛像与别的庙宇也没有什么两样,五百罗汉却没有见过。渭滨浪子完全被这种生动的造型、造意所吸引、激励。五百罗汉,五百种造型,个个夸张得很奇很怪,艺术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有的眉长足有几尺,有的额头很大,有的瘦骨嶙峋,有的肥胖臃肿,可以说是千奇百怪。
在相国寺的门口,有一张大牌子,上面就有文字记载,说明相国寺的来由。解放前,冯玉祥将军在河南执掌政务,就下令把相国寺的宗教活动取消,用以破除迷信。但冯将军的这一举措,出发点是好的,后人就没有人在这儿搞宗教活动了。
渭滨浪子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相国寺。多好的相国寺,鼎鼎有名的相国寺,竟然成了这幅可怜的模样。古戏有词:观见香烟茂盛。可这儿不但不茂盛反而冷清得难受。
他向包公祠走去。他想起了那天晚上六公子跟他的一席长谈。六公子是自己的难得的知音,他也很欣赏渭滨浪子。他觉得渭滨浪子应该把自己这个特异功能发挥好,应该为更多的人去服务,为更多的人民精神生活增添新的内容。六公子确实是中国特异功能研究院洛阳分院的研究员,但他没有敢向渭滨浪子说明。一是因为他感觉到渭滨浪子当时志向还比较远大,热血青年,应该让他多见见世面,将来以后也可以更好地成才——成更好的才;二是因为怕渭滨浪子犯心病,哦,我就是供你们研究的?但在第二天临分手时,六公子对他说:“我是中国特异功能研究院洛阳分院的研究员,我可以看出来,你确实是特异功能,如果你愿意让我们研究,并把你推荐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去,那我们就可以办到;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强求。”渭滨浪子心想,我才不求人呢,我想去,但要你们请呢,就像刘备对诸葛亮三顾茅庐一样三番五次地请他,这样才行,要不然我随口答应了显得我太贱。但又不能把话说死,显得咱架子大。渭滨浪子说:“我还是走吧,我想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果有必要,我再为贵院做一点贡献吧!”然后,两人依依惜别。渭滨浪子至今回想起来觉得似乎有点好笑。自己这是硬充好汉,放的福不享,却要来受这个罪。然而,自己能背叛家里,孤身出来,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干出一桩大事,让父母为拥有自己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自豪吗?但,既然告别了六公子,就好好地望前走吧,莫可后退,走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他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走。
(四)
四月的天气好得让人发傻。车子走在公路上,两边杨树上已经稀稀疏疏有了绿叶。太阳暖融融地照着,暖中又夹杂着点残寒。渭滨浪子坐在一日游去少林寺的车上。车上坐了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人。他无心去听他们的一些高谈阔论,只是脸对着窗口看外边的风景。麦子已有半尺高了,绿色的麦浪一层一层,春风抚摸得人暖洋洋的舒服,抚摸得大地绿油油的幸福。
车子大概走了有四、五十分钟左右,先到达一个景点,旅客们都下去参观。此时有十点左右,下了车忽而才觉得有点冷,也许是渭滨浪子穿得少的缘故,风轻轻地一吹,直钻肉体。外面一些卖茶鸡蛋的商贩们立即形成一个包围的阵容,围了旅客们,在言过其辞地吹嘘自己的商品、食品进行推销。渭滨浪子不理会这些,独自下了车,跟着有些人去参观。这里是一个不知什么朝代的古墓。远看似乎是一座小山,那一大疙瘩土上长满了各种树木,以松树为多。买了一张票顺着一条小路走进去。路两边种的是有些整齐的杉树,还开了一些什么叫不上名的花,用篱笆隔开来,人只能参观——只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跟着有些人下到古墓坑里去参观。里面的墙壁上雕了一些花纹——看起来这是个有一定身份官宦人家的墓葬。看了一会儿,渭滨浪子也没有看出个什么名堂,又因车还在外边等着,时间不允许,急忙出来,似乎又失望,又后悔掏几块钱买一张票来参观。
又是那些人,又是各人坐着各人的座位,又有几个人开始高谈阔论,车子又在行驶之中,渭滨浪子又是把脸朝着窗外看风景。他坐着的地方,有时太阳能照进来,依然暖洋洋。他心中有一股莫名奇妙的幸福感和舒服感——他似乎忽而悟到了为什么过去那么多的文人骚客不怕苦不怕累都要走遍名山大川,原来这里有无穷的乐趣。当你真的置身于名山大川,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这种幸福、快乐是别人永远也体味不到的。又有那么多文人墨客赞美春天,春天春暖花开,空气也渗透了喜气,吸入人的肺腑,是如此的舒心、温暖,感觉不亚于俗人的新婚。提起俗人,渭滨浪子也没有出家,所以他也算俗人。他想起那个一起和他长大的她,不知她此时怎么样呢?他忽而觉得自己很伟大、高大、伟岸,是一个顶天立地、响当当的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何必苦守家业。她也许此刻在想念着自己,但自己何尝不思念她呢?外面的风景不时地变换着,路两边的树迅速地向后飞倒而去。
又有近半个小时,车子到了中岳庙停了下来。渭滨浪子看到这里的人很多,也许有什么古会。从停车场走出来,过一条公路向北就是中岳庙。人们都脸上布置了笑,三三两两,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他无心跟上车上的导游小姐,一个人随便地走走看看。先是一个由松枝扎成的大门,上边盘了两条巨大的龙。走进这个门,一条笔直的大路直通庙门口,路两边有几排大松树,也围了两排摆得严严实实满满的卖纪念品的商贩——渭滨浪子忽而觉得好笑,这卖东西的人比买东西的人还多,就像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还多一样。
到了中岳庙口,两尊巨大的神像立于门两边,武士打扮,一个白脸,一个青脸。正赶上有个导游小姐在讲这两个看门神,说是很久以前,有个皇帝来拜访中岳庙,其中看门神没有经过中岳庙,说是让皇帝稍等一会儿,等他禀告了中岳神再说,皇帝硬是不答应,往进硬闯,争争吵吵,惊动了中岳神,中岳神出来看时,见来访者是他的老朋友,对看门神很是生气,对着一个就是狠狠的一记耳光,从此这一个看门神就被打白了脸,另一个看门神抱打不平,脸从此也给气青了。
进了中岳庙大院,里边古树参天,香火辉煌。
路的右边有一尊铁神像,有人说,自己如果哪个部位疼,就去用手摸这尊神像相应的部位,便就诊治好了自己的病。渭滨浪子看时,果然这尊神像的浑身上下光溜溜的,已被成千上万只手摸成了这个样子。渭滨浪子也上前去,把神像摸了一会儿——漫无目的地,因为他此时没有感觉到哪儿疼,只是腿有些困。预防为主嘛,摸一摸自己以后也就不会有什么病痛了。
中岳神面前才叫丰盛呢,各种用面蒸出来的果子,水果。香火茂盛,朝拜的人很多,也不泛有小年轻人、姑娘,还也有戴眼镜的知识分子。
他一看表,时间已不早,车应该走了。他游兴未尽,后悔自己不该坐这种一日游的车,时间太紧,还没看个什么名堂,还有待于去欣赏,去体味,去感受,却又要出发,只好等晚上住在旅馆里边去回味吧,像牛反刍一样。
车子继续前进。下一站就是目的地少林寺了。少林寺是他从小就神往的地方,一部少林寺电影,使他做了多少武侠梦、英雄梦,多少次都想去少林寺学武艺,但不知怎么去少林寺,就算是知道该怎么去,这父母也不放心,一定不会放过他让他去的。后来因为上学,也荒了武业,现在只落下只能喜欢武艺,而不能实际操作与练习的地步了。此时此刻少林寺就要到了,渭滨浪子能不心旷神怡吗?
车子走在山间公路上,山上树林密集,远山近景形成了一幅俊美的风景画。他无心听女导游讲少林寺的概况,思绪早到了少林寺。
车子远在山门口就停了下来,渭滨浪子顾不上吃饭,跳下车向少林寺的方向大踏步疾奔。
太阳正午,气温骤高,他脱下身上的毛衣,身上让汗水浸透了。越走越感觉到这少林寺咋还没有到,越走越感觉到路远。路两边不时有接送游客的无轨小火车,游人很多——此时也正是旅游旺季。
近了,近了,少林寺的大门就在眼前了。也许他对少林寺抱的希望太大了,也许是看景不如听景,他感觉到眼前这个少林寺使他失望。普通的一座古寺庙,但并没有使他完全失望,继而他喜欢上了这座古刹。他凝望着大门上的“少林寺”三个字,久久地遐思。
渭滨浪子进了少林寺,进了大雄宝殿,里边灯火辉煌香烟茂盛,真是个佛门所在。殿外有两颗巨大的奇古树,树的最下层长的是阔叶——常绿阔叶,中部长的是常绿小叶,顶部长的是常绿针叶。渭滨浪子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没有这种树,如果只有少林寺有这种奇树,那也算是振寺珍宝了。
出了少林寺的大门,向右,去看看塔林——塔林是少林寺的一大景观。向右二百米左右,便能看见许多塔在围墙以内。
进了塔林,果然壮观无比。有圆形的,六边形的,下方上圆的,圆顶的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塔几乎多得数不清。观赏这座塔的同时,又被另一座塔所震惊。渭滨浪子深有感触地看着这些人类伟大的杰作,陷入了沉思。他似乎又看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场景,听到了厮杀声,看到了那些精干的和尚在塔林里追逐厮打;又似乎看到了海灯法师在少林寺里训练二指禅功;又好像看见了许世友将军的童年时代——一个剃了光头的小少年漫漫地走在寺院之中
(五)
当渭滨浪子终于走完了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除外)后,已经二十五岁了。这八年中,他曾几过家门而不入,家乡的消息一无所知。渭滨浪子受的苦比谁都大,回想起来又自豪又伟大,又想好好地流流眼泪。春节里,当别人家都团团圆圆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他只能是一个人面对着家乡默默地流泪,暗暗地向父母亲祈祷请罪。回首往事,那简直像做了一场梦一样,而现在真的完成了大业,他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更加成熟,知识层次也不低于一个博士研究生。
一九九八年的春天,他在河南郑州,旅游是以郑州为中心,向四面辐射,游了洛阳、龙门、少林寺、开封。然后他西行,路过家乡西安郊县,未归。看着渭水滔滔,他在列车上发呆。夏天时,他到了乌鲁木齐,库尔勒,又向东到银川。银川变化大,不像别人所说的一条街上一座楼,一个公园一只猴,现在也是楼房林立。然后又到了兰州、西宁,看了天水的麦积山,观了青海湖,黄河源头、长江源头,和藏民们一起看晒佛,又听了花儿。到秋雨连绵的季节,他又到了成都。到成都上了峨眉山。隆冬来时,他已到了昆明,看了滇池,春节到了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早春二月,已是一九九九年了,他又到了贵阳,孟春又到了重庆,到四川一些地方转转。夏天,已到了呼和浩特,和牧民共避暑,那段难忘的时节,留下了友谊。初秋天,到了太原,登上五台山。深秋又到了武汉,长沙。冬天时节,又到了广州,在这里度春节。二零〇零春,也就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的春天,他又到了南昌,到合肥,孟春到了石家庄,北上黑龙江过夏,哈尔滨,长春,沈阳,初秋伊始到了济南,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到徐州,扬州,上海,隆冬时到了福州,在深圳过了二零〇一年也就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个春节,就又北上到苏州,杭州,到了天津,最后,他小心翼翼地进了北京城。渭滨浪子像迁徙的燕子一样冬天到南方过冬,夏天到北方避暑。基本走完城市后,他开始漫游,不管季节,走到何处算何处,泰山,衡山,庐山,黄山。渭滨浪子结识了许多和尚、道人,还有穆斯林、牧师等。又到了西藏的拉萨,坐上轮船去海南,去南山群岛。
他失去的太多太多,但所得到的却是别人永远也无法得到的。曾有人劝他把这些所见所闻写下来,但他却不愿意写——因为对景物的感受很多人是不一样的,他也只能代表渭滨浪子的感觉,而且,文笔再好的人,写作也会多少有误差的。他只想感受。
渭滨浪子吃了很多人所无法吃的苦,感叹世态的炎凉,常在失意时想着:得意猫儿强胜虎,落架凤凰不如鸡;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渭滨浪子准备旅游时,也有同学忠告他,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他没有听进去此话,笑他的同学多虑。今天他在六年里终于基本上走完了全中国大陆。他并没有满足,他还打算骑自行车旅行。
二零〇五年,渭滨浪子下决心从乌鲁木齐骑自行车到昆明,从昆明到广州,从广州到哈尔滨。他的自行车外表不怎么样,但很结实实用。外表不怎么样,免得自己操心,免得小偷操心。
二零〇五年,渭滨浪子终于完成了神圣的使命,人瘦了几圈,但健康程度却大大提高加强了。
渭滨浪子成功了,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旅行家,但又能怎么样呢?该耽误的都没有耽误,不该耽误的却都耽误了。
下一步何去何从呢?渭滨浪子犯愁了,是坐上舟船漂油长江、黄河呢?还是沿长江、黄河两岸徒步行走呢?还是沿长城步行呢?还是沿红军当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来个第二次长征呢?还是沿着国界线走呢?
渭滨浪子不敢轻易决定什么,这八年来所受的罪让他回想起来不寒而栗。他没有同父母在一起过春节,心中一直觉得欠父母那么一笔债,不知成多少倍地才能还清欠下父母的这笔感情债,更不用说教养之恩。人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可怜天下父母心。而且他走时是赌着一口气走的,不知现在家里怎么样了?还是那样“五十年不变”吗?
还有那个和他一起长大的她,她是不是已经出嫁了?他也欠了她无法还清的感情之债。
渭滨浪子觉得旅游得不偿失,成功了又能怎么样?报纸上抽出一个豆腐块,报导某人从何处走到哪儿,怎样怎样,又能怎么样?眼见得好多同龄人个个事业爱情双丰收,自己呢?不但样样欠收,那简直是大灾之年了。又不能荣归故里,锦衣还乡,能这么寒酸地回去见江东父老吗?不能。浪子呀浪子,难道你永远是浪子吗?不,归来吧,归来噢,别再四处漂泊,浪迹天涯的游子。
渭滨浪子想起了六公子,他何不找自己的知音,好去中央电视台坐镇?他决定去中国特异功能研究院去,从此可以如鱼得水,更加潇洒。
但他不去洛阳,不去北京,去西安。
当初渭滨浪子也遇见过多次重视人才的人极力推荐,他婉言拒绝,只想当旅行家。现在,愿望已实现,他就想去一个避风的港湾,好好安静安静。
渭滨浪子最后下了决心,去一个普通的工作单位找份工作,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地生活学习工作。再后来,经过一位同事的帮助,他悔改信主成了一位基督徒。
浪子总算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