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你要变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58中文网 www.58zw.net,最快更新锦衣夜行最新章节!
第007章 你要变白()
王管事一听张十三的话不禁叫屈道:“十三郎,瞧你这话说的,我哪敢呐。明儿一早你到山头下瞧瞧去,在咱这儿干活的,个顶个儿的都是倍儿棒的农家壮汉。”
“那人手自何而来?”
“实不相瞒,咱们寨子里人口的确有限,可是前不久朝廷刚从淮西迁来几十户人家安置在咱们这儿,人手自然就足了。”
一听是新迁的移民,夏浔和张十三这才恍然大悟。从大明开国到现在,近三十年来,朝廷已陆续从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往山东移民十多次了。没办法,元朝末年的时候,天灾不断,山东是重灾区,等到朱元璋北伐驱逐北元时,山东又是主战场,天灾人祸使得当地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
朱元璋开国之后,便想以移民政策迅速改变山东地区人口萧条的状况,然而汉人对故土最为迷恋,年老的讲究的是落叶归根,年轻的讲究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要他们迁居难如登天,他们宁可在家乡讨饭,也不愿背井离乡,朱皇帝无奈,只能强制移民,好歹把这移民政策坚持了下来。
青州不是移民的重点安置区,但是外来人口也不少,如今正是夏天,此时迁来的移民已经错过了节气,虽然分了田地,今年至少是没什么好种的了,夏浔的这家采石场,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打工赚钱贴补家用的机会,无形中倒是帮了官府的大忙,有利于移民的稳定。
当然啦,等到明天开春的时候,还是会有许多人辞工回家种地的,打工挣的再多,也不如自己家的那三亩地叫人心里头踏实。不过等到那时候这家采石场也未必还需要这么多人手,像齐王府这样一下子需要海量石材的人家可不多。
夏浔同这些工头管事有的没的闲聊了一阵,张十三便向夏浔递个眼色,站起来道:“好啦,公子一路上乏得很,你们都回去吧,公子这次来,会在这里住上十天半月的,休身养性,避避暑气,你们呢,多卖点力气,好好做工,公子自然不会短了你们的好处。”
等他们退出去之后,夏浔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兴奋地道:“十三郎,我瞒过他们了,可没一个人看出我的破绽!”
张十三一盆冷水当头泼下:“不要高兴的太早,这些人只见过杨旭一次,若连他们都能看出破绽,你还有什么用处?早些歇了吧,明日五更起床,开始训练。”
“吱呀”一声,门扉开而复合,张十三出去了,夏浔微微一笑,如迦叶拈花。
五更天,天色未明,张十三就鬼魅般出现在夏浔床头。
于是刷牙洗脸、梳头更衣,然后与张十三一起离开采石场,顶着晨曦到卸石山下那片荒草原上练习马术。辰时二刻,他们回来了,因为初学马术还没有掌握技术要领的夏浔累得腰酸背痛、通体是汗。
院子里,几个住在采石场里的管事已把自家婆娘打发来给东家做早餐,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乡下婆子做不了精致的菜肴,但是至少份量管够,熬的金澄澄的小米粥儿,蒸得热气腾腾的白面馍馍,喷香的炒鸡蛋都是论盆装的……,院子里住着六个大男人呢,个个都是饭量奇大的年纪。
夏浔却没有忙着用餐,而是到了后院开始沐浴,一身大汗可不舒服。院子里的人都懂得规矩,未得传唤许可,没有人敢擅自闯进来。后院里有两口大水缸,就在廊下,那时节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这样的水缸,一则取水方便,二则一旦发生火情,可以就近用水扑灭。
夏浔就站在水缸边,只穿一条犊鼻裤,拿着大木盆往身上浇水。一盆水浇下,水珠活泼地飞溅,那一身小麦色的肌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的身材健美、细腰乍背,曲线流畅,肌肉贲张的臂膀、结实的胸肌以及六块腹肌,无不显示着一个男人的阳刚之美。
张十三抱着双臂站在滴水檐下,目光在夏浔身上逡巡着,一向挑剔的眼神难得地露出一丝欣赏的味道:“看不出,你的身子竟是这般结实。嗯,很不错啊……”
夏浔的身体其实原本没有这么强壮,来到这个时代以后,他知道自己一无所恃,反而比以前更加注重身体锻炼,现代的健身方法,再加上随着胡六九学习武艺、练习水性,运动量比以前在警校时还强上十倍,虽说在小叶儿村的日子过得很苦,可小叶儿村地处江南,他又是以捕鱼捉蛙为业,小鱼小虾、黄蟮青蛙一类的东西管够的吃,营养也跟得上,现在的身材极其出色。
夏浔自豪地道:“乡下日子苦,什么活儿都干,所以我这身板儿壮得像牛,不是跟十三郎你吹牛,我捕鱼的时候穿得少,有那大姑娘小媳妇儿打我边上过,都会忍不住偷偷地瞧,看的两眼发亮呢。”
张十三笑骂道:“说你胖还真喘上啦,快点沐浴,然后用餐,饭后开始向你交代有关杨文轩的事情。”
“是了是了,”夏浔也笑,又是一盆水从头顶上浇了下去。
上午,后院浓荫如盖的大树下,张十三向夏浔详细交代着有关杨文轩的一切,院中摆着矮几,几上有茶,还有纸墨笔砚,时不时的张十三还要铺开纸张,提笔绘一副肖像,让夏浔仔细记清所绘之人的模样。
能被绘以肖像辨识的自然都是与杨文轩关系密切的人,包括杨府中亲近的管事、下人、往来的朋友、生意场上的伙伴、以及齐王府中的要人。学累了,两人便站起来,在张十三的指点下模仿杨文轩的言谈举止、表情动作,以及待人接物的常用说辞。
作为一个出色的锦衣秘谍,张十三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而夏浔的接受模仿能力也很强,事情能否成功,对张十三来说性命攸关,对夏浔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所以两个人一个教一个学都很认真,只是为了不引起张十三的疑心,夏浔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太高的悟性,直到两天以后,才渐渐进入角色。
“出事了,出事了,有人被滚石碾伤了!”
当远处传来一阵惊呼的时候,王管事大呼小叫地跑进了院子,对闻讯从后院里赶出来的夏浔说道。
“伤了几个人?伤势如何?”夏浔和张十三跟着王管事一面往外走,一面问道。
王管事一面走一面说,原来工人们在山坡上采石,一个工人手中的大锤没有砸中钢钎,反而砸在了扶钎的工人手上,那两人都是新迁来的移民之一,还没做几天工,也是技艺生疏,才有此劫。那工人一只手掌被砸的伤势颇重,活儿一时半晌是干不了了,说不得还要拿些钱给他养伤,王管事一路连呼晦气。
夏浔赶去看时,那人的同乡已经把那个叫马致远的伤者扶下山坡做了简单的包扎,夏浔对他好言安抚了一番,叫王管事多支了一个月的工钱给他,又叫他的同乡先把他送回家去养伤,同时吩咐下去,新招来的工人对采石还不熟悉,叫他们先从搬运和对石料的后期加工开始做起。见东家如此厚道,那些工人都感激不尽,千恩万谢一番之后,那砸伤了自己伙伴的工人替马致远领了工钱,和另一个同乡陪着那人回寨子去了。
“马四哥,真对不住,是兄弟不小心……”那惹祸的汉子歉疚地道。
“嗳,都是一家兄弟,说这些干什么,你又不是有意的。”那受伤的汉子强忍痛楚,拍拍他肩膀安慰地笑道,转首又问另一个人:“掌教被迁到了哪里,可打听到了么?”
另一个汉子摇头道:“还没有,咱们被迁入山东后,就分到了各府各县,唐掌教一家现在何处,一时还打听不到。”
马四哥叹了口气,说道:“若找不到掌教,咱们这一坛的兄弟怕是要散了,正好,趁着手掌受伤在家歇养的机会,我出去转转,打听一下掌教的下落。家里面……”
那两个汉子异口同声地道:“四哥放心,家里面我们会照料的。”
夏浔和张十三并不知道发生在自家采石场的这段小故事,两个人的心思都扑在如何尽快进入杨旭这个角色上了。
这天午后,忽然下起了暴雨,天地一片苍茫。
站在厅里望出去,滴水檐下的雨水密如珠帘,连厅外十步远的地方都看不清楚,工人们都到悬崖山洞下躲雨去了,夏浔和张十三也从后院里搬进了大厅,继续模仿着杨旭。
夏浔此时的穿着打扮乃至发式,都已和真正的杨旭一模一样,就连他的举止动作和口音语气,也都模仿的维妙维肖。
本来口音和语言是相貌之外冒充一个人最难的地方,因为举止神态有些不妥要遮掩过去还是很容易的,你可以说最近身体不好、心情不好……,你可以找出一堆理由为自己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找出理由,可是你明明是个粗嗓门,总不可能因为摔了一跤就变成细嗓子了吧?又或者你明明说的是一口闽南话,得了两天热伤风,再一张嘴就变成山东方言了,谁信呐?
幸好夏浔除了长相与杨旭相像外,声线也差不多,张十三虽不懂口技,无法惟妙惟肖地学杨旭说话,却能指点他,经过多次调整模仿,在声音方面,已经十分神似,如果只听其声,特别熟悉的人或许还会有点陌生,可是如果先见了他的容貌,先入为主之下,就很难发现破绽了。
至于语言方面,邀天之幸,杨文轩杨公子说的并不是山东方言,而是当今天下最流行的风阳官话。官话就是官方规定的普通话,普通百姓对官话当然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祖祖辈辈说什么方言,子子孙孙也还说什么方言,根本不在乎这南腔北调外乡人是否听得懂,他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家门十里之外的。
可是想要入仕做官的人就必须得会说普通话了,要不然就算你考中了进士,由于语言障碍,也绝对没有外放做官的可能,委委曲曲地做个穷京官,以后升迁的机会也小之又小,故而读书的学子、大户人家的公子们,都要从小学习凤阳官话,杨文轩说的就是一口标准的凤阳官话。
夏浔本来就是江淮一带的人,有凤阳话的基础,他在大街上喊一句“我滴个孩来,灯背掉咯,乌鼻照眼的,快点走盖!”,字正腔圆的,立马就得有凤阳人上前认老乡。此时的凤阳话和几百年后虽然略有不同,可他已经在在凤阳官话最普及的江南地区生活了一年,故而毫无问题。
张十三很欣慰,夏浔的口音没有问题、语言没有问题、衣着打扮没有题、举止仪态也没有问题,只要他能正式进入杨旭的生活圈子后,也能像现在一般神态从容,那……还有什么问题?
张十三脸上慢慢绽起了满意的笑容,可是笑容刚一展开,他就发现了一个一直以来被他忽略了的重要问题,脸色登时难看起来。……
这个问题他刚见到夏浔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当时他险些以为杨文轩真的死而复生了,就是因为这个明显的不同,才开始注意到两人之间更多的区别。这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夏浔的皮肤,夏浔常常袒胸露膊在阳光下劳作,皮肤比一向养尊处优的杨大少爷可要黑多了,这个问题本来是最明显的,却因为太过明显,天天都看得到,反而成了灯下黑,被他给忽略了。
夏浔忽然发觉张十三的神情有异,立即停下动作,虚心地讨教道:“有哪里不对么?”
张十三蹙起眉头道:“皮肤,你的肤色,比杨旭黑一些。”
夏浔想了想道:“如果说成我这十多天一直在外面奔波走动,受到烈日曝晒呢?”
张十三摇头道:“这倒是个理由,可是仅仅十几天的曝晒,皮肤不可能到了这种程度,有些太明显了,如果你的皮肤能够再白一些、再细腻一些,这个理由倒是能够搪塞过去……”
夏浔的脸色也难看起来:“那怎么办?”
张十三沉吟良久,忽地一拍额头,奔到桌后摊开一张白纸,提笔研墨急急写了起来,夏浔好奇地过去一看,却见张十三并不是在绘图,而是在写字,夏浔如今扮的是个目不识丁的睁眼瞎,虽然他很想知道张十三在写什么,却也不好继续看下去,只好走到一边等待。
张十三写完了信,便到廊下高声呼唤,片刻功夫,住在厢房的一个护院便沿着门廊急急走了过来,张十三把信交给他,吩咐道:“这是公子给安氏绸缎庄安员外的一封书信,你立即赶回青州,把它亲手交给安员外,取了安员外的回信之后再回来,沿途不许稍有耽搁。”
那护院看了眼夏浔,夏浔点点头,那护卫立即把信揣进怀中,返身离去,片刻之后,他就披了蓑衣,戴上竹笠,牵马备鞍,冒着瓢泼大雨匆匆上路了。
第007章 你要变白()
王管事一听张十三的话不禁叫屈道:“十三郎,瞧你这话说的,我哪敢呐。明儿一早你到山头下瞧瞧去,在咱这儿干活的,个顶个儿的都是倍儿棒的农家壮汉。”
“那人手自何而来?”
“实不相瞒,咱们寨子里人口的确有限,可是前不久朝廷刚从淮西迁来几十户人家安置在咱们这儿,人手自然就足了。”
一听是新迁的移民,夏浔和张十三这才恍然大悟。从大明开国到现在,近三十年来,朝廷已陆续从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往山东移民十多次了。没办法,元朝末年的时候,天灾不断,山东是重灾区,等到朱元璋北伐驱逐北元时,山东又是主战场,天灾人祸使得当地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
朱元璋开国之后,便想以移民政策迅速改变山东地区人口萧条的状况,然而汉人对故土最为迷恋,年老的讲究的是落叶归根,年轻的讲究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要他们迁居难如登天,他们宁可在家乡讨饭,也不愿背井离乡,朱皇帝无奈,只能强制移民,好歹把这移民政策坚持了下来。
青州不是移民的重点安置区,但是外来人口也不少,如今正是夏天,此时迁来的移民已经错过了节气,虽然分了田地,今年至少是没什么好种的了,夏浔的这家采石场,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打工赚钱贴补家用的机会,无形中倒是帮了官府的大忙,有利于移民的稳定。
当然啦,等到明天开春的时候,还是会有许多人辞工回家种地的,打工挣的再多,也不如自己家的那三亩地叫人心里头踏实。不过等到那时候这家采石场也未必还需要这么多人手,像齐王府这样一下子需要海量石材的人家可不多。
夏浔同这些工头管事有的没的闲聊了一阵,张十三便向夏浔递个眼色,站起来道:“好啦,公子一路上乏得很,你们都回去吧,公子这次来,会在这里住上十天半月的,休身养性,避避暑气,你们呢,多卖点力气,好好做工,公子自然不会短了你们的好处。”
等他们退出去之后,夏浔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兴奋地道:“十三郎,我瞒过他们了,可没一个人看出我的破绽!”
张十三一盆冷水当头泼下:“不要高兴的太早,这些人只见过杨旭一次,若连他们都能看出破绽,你还有什么用处?早些歇了吧,明日五更起床,开始训练。”
“吱呀”一声,门扉开而复合,张十三出去了,夏浔微微一笑,如迦叶拈花。
五更天,天色未明,张十三就鬼魅般出现在夏浔床头。
于是刷牙洗脸、梳头更衣,然后与张十三一起离开采石场,顶着晨曦到卸石山下那片荒草原上练习马术。辰时二刻,他们回来了,因为初学马术还没有掌握技术要领的夏浔累得腰酸背痛、通体是汗。
院子里,几个住在采石场里的管事已把自家婆娘打发来给东家做早餐,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乡下婆子做不了精致的菜肴,但是至少份量管够,熬的金澄澄的小米粥儿,蒸得热气腾腾的白面馍馍,喷香的炒鸡蛋都是论盆装的……,院子里住着六个大男人呢,个个都是饭量奇大的年纪。
夏浔却没有忙着用餐,而是到了后院开始沐浴,一身大汗可不舒服。院子里的人都懂得规矩,未得传唤许可,没有人敢擅自闯进来。后院里有两口大水缸,就在廊下,那时节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这样的水缸,一则取水方便,二则一旦发生火情,可以就近用水扑灭。
夏浔就站在水缸边,只穿一条犊鼻裤,拿着大木盆往身上浇水。一盆水浇下,水珠活泼地飞溅,那一身小麦色的肌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的身材健美、细腰乍背,曲线流畅,肌肉贲张的臂膀、结实的胸肌以及六块腹肌,无不显示着一个男人的阳刚之美。
张十三抱着双臂站在滴水檐下,目光在夏浔身上逡巡着,一向挑剔的眼神难得地露出一丝欣赏的味道:“看不出,你的身子竟是这般结实。嗯,很不错啊……”
夏浔的身体其实原本没有这么强壮,来到这个时代以后,他知道自己一无所恃,反而比以前更加注重身体锻炼,现代的健身方法,再加上随着胡六九学习武艺、练习水性,运动量比以前在警校时还强上十倍,虽说在小叶儿村的日子过得很苦,可小叶儿村地处江南,他又是以捕鱼捉蛙为业,小鱼小虾、黄蟮青蛙一类的东西管够的吃,营养也跟得上,现在的身材极其出色。
夏浔自豪地道:“乡下日子苦,什么活儿都干,所以我这身板儿壮得像牛,不是跟十三郎你吹牛,我捕鱼的时候穿得少,有那大姑娘小媳妇儿打我边上过,都会忍不住偷偷地瞧,看的两眼发亮呢。”
张十三笑骂道:“说你胖还真喘上啦,快点沐浴,然后用餐,饭后开始向你交代有关杨文轩的事情。”
“是了是了,”夏浔也笑,又是一盆水从头顶上浇了下去。
上午,后院浓荫如盖的大树下,张十三向夏浔详细交代着有关杨文轩的一切,院中摆着矮几,几上有茶,还有纸墨笔砚,时不时的张十三还要铺开纸张,提笔绘一副肖像,让夏浔仔细记清所绘之人的模样。
能被绘以肖像辨识的自然都是与杨文轩关系密切的人,包括杨府中亲近的管事、下人、往来的朋友、生意场上的伙伴、以及齐王府中的要人。学累了,两人便站起来,在张十三的指点下模仿杨文轩的言谈举止、表情动作,以及待人接物的常用说辞。
作为一个出色的锦衣秘谍,张十三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而夏浔的接受模仿能力也很强,事情能否成功,对张十三来说性命攸关,对夏浔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所以两个人一个教一个学都很认真,只是为了不引起张十三的疑心,夏浔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太高的悟性,直到两天以后,才渐渐进入角色。
“出事了,出事了,有人被滚石碾伤了!”
当远处传来一阵惊呼的时候,王管事大呼小叫地跑进了院子,对闻讯从后院里赶出来的夏浔说道。
“伤了几个人?伤势如何?”夏浔和张十三跟着王管事一面往外走,一面问道。
王管事一面走一面说,原来工人们在山坡上采石,一个工人手中的大锤没有砸中钢钎,反而砸在了扶钎的工人手上,那两人都是新迁来的移民之一,还没做几天工,也是技艺生疏,才有此劫。那工人一只手掌被砸的伤势颇重,活儿一时半晌是干不了了,说不得还要拿些钱给他养伤,王管事一路连呼晦气。
夏浔赶去看时,那人的同乡已经把那个叫马致远的伤者扶下山坡做了简单的包扎,夏浔对他好言安抚了一番,叫王管事多支了一个月的工钱给他,又叫他的同乡先把他送回家去养伤,同时吩咐下去,新招来的工人对采石还不熟悉,叫他们先从搬运和对石料的后期加工开始做起。见东家如此厚道,那些工人都感激不尽,千恩万谢一番之后,那砸伤了自己伙伴的工人替马致远领了工钱,和另一个同乡陪着那人回寨子去了。
“马四哥,真对不住,是兄弟不小心……”那惹祸的汉子歉疚地道。
“嗳,都是一家兄弟,说这些干什么,你又不是有意的。”那受伤的汉子强忍痛楚,拍拍他肩膀安慰地笑道,转首又问另一个人:“掌教被迁到了哪里,可打听到了么?”
另一个汉子摇头道:“还没有,咱们被迁入山东后,就分到了各府各县,唐掌教一家现在何处,一时还打听不到。”
马四哥叹了口气,说道:“若找不到掌教,咱们这一坛的兄弟怕是要散了,正好,趁着手掌受伤在家歇养的机会,我出去转转,打听一下掌教的下落。家里面……”
那两个汉子异口同声地道:“四哥放心,家里面我们会照料的。”
夏浔和张十三并不知道发生在自家采石场的这段小故事,两个人的心思都扑在如何尽快进入杨旭这个角色上了。
这天午后,忽然下起了暴雨,天地一片苍茫。
站在厅里望出去,滴水檐下的雨水密如珠帘,连厅外十步远的地方都看不清楚,工人们都到悬崖山洞下躲雨去了,夏浔和张十三也从后院里搬进了大厅,继续模仿着杨旭。
夏浔此时的穿着打扮乃至发式,都已和真正的杨旭一模一样,就连他的举止动作和口音语气,也都模仿的维妙维肖。
本来口音和语言是相貌之外冒充一个人最难的地方,因为举止神态有些不妥要遮掩过去还是很容易的,你可以说最近身体不好、心情不好……,你可以找出一堆理由为自己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找出理由,可是你明明是个粗嗓门,总不可能因为摔了一跤就变成细嗓子了吧?又或者你明明说的是一口闽南话,得了两天热伤风,再一张嘴就变成山东方言了,谁信呐?
幸好夏浔除了长相与杨旭相像外,声线也差不多,张十三虽不懂口技,无法惟妙惟肖地学杨旭说话,却能指点他,经过多次调整模仿,在声音方面,已经十分神似,如果只听其声,特别熟悉的人或许还会有点陌生,可是如果先见了他的容貌,先入为主之下,就很难发现破绽了。
至于语言方面,邀天之幸,杨文轩杨公子说的并不是山东方言,而是当今天下最流行的风阳官话。官话就是官方规定的普通话,普通百姓对官话当然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祖祖辈辈说什么方言,子子孙孙也还说什么方言,根本不在乎这南腔北调外乡人是否听得懂,他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家门十里之外的。
可是想要入仕做官的人就必须得会说普通话了,要不然就算你考中了进士,由于语言障碍,也绝对没有外放做官的可能,委委曲曲地做个穷京官,以后升迁的机会也小之又小,故而读书的学子、大户人家的公子们,都要从小学习凤阳官话,杨文轩说的就是一口标准的凤阳官话。
夏浔本来就是江淮一带的人,有凤阳话的基础,他在大街上喊一句“我滴个孩来,灯背掉咯,乌鼻照眼的,快点走盖!”,字正腔圆的,立马就得有凤阳人上前认老乡。此时的凤阳话和几百年后虽然略有不同,可他已经在在凤阳官话最普及的江南地区生活了一年,故而毫无问题。
张十三很欣慰,夏浔的口音没有问题、语言没有问题、衣着打扮没有题、举止仪态也没有问题,只要他能正式进入杨旭的生活圈子后,也能像现在一般神态从容,那……还有什么问题?
张十三脸上慢慢绽起了满意的笑容,可是笑容刚一展开,他就发现了一个一直以来被他忽略了的重要问题,脸色登时难看起来。……
这个问题他刚见到夏浔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当时他险些以为杨文轩真的死而复生了,就是因为这个明显的不同,才开始注意到两人之间更多的区别。这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夏浔的皮肤,夏浔常常袒胸露膊在阳光下劳作,皮肤比一向养尊处优的杨大少爷可要黑多了,这个问题本来是最明显的,却因为太过明显,天天都看得到,反而成了灯下黑,被他给忽略了。
夏浔忽然发觉张十三的神情有异,立即停下动作,虚心地讨教道:“有哪里不对么?”
张十三蹙起眉头道:“皮肤,你的肤色,比杨旭黑一些。”
夏浔想了想道:“如果说成我这十多天一直在外面奔波走动,受到烈日曝晒呢?”
张十三摇头道:“这倒是个理由,可是仅仅十几天的曝晒,皮肤不可能到了这种程度,有些太明显了,如果你的皮肤能够再白一些、再细腻一些,这个理由倒是能够搪塞过去……”
夏浔的脸色也难看起来:“那怎么办?”
张十三沉吟良久,忽地一拍额头,奔到桌后摊开一张白纸,提笔研墨急急写了起来,夏浔好奇地过去一看,却见张十三并不是在绘图,而是在写字,夏浔如今扮的是个目不识丁的睁眼瞎,虽然他很想知道张十三在写什么,却也不好继续看下去,只好走到一边等待。
张十三写完了信,便到廊下高声呼唤,片刻功夫,住在厢房的一个护院便沿着门廊急急走了过来,张十三把信交给他,吩咐道:“这是公子给安氏绸缎庄安员外的一封书信,你立即赶回青州,把它亲手交给安员外,取了安员外的回信之后再回来,沿途不许稍有耽搁。”
那护院看了眼夏浔,夏浔点点头,那护卫立即把信揣进怀中,返身离去,片刻之后,他就披了蓑衣,戴上竹笠,牵马备鞍,冒着瓢泼大雨匆匆上路了。